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大多数人已经渐渐适应疫情最初带来的剧烈震荡,复工复产复学的持续推进也让人们开始步入正常的生产生活。然而,随着现实威胁的逐步缓解,个体本有的情绪暗礁、家庭成员间原本被忽略的矛盾,在疫情这一个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在长达一个半月的“宅”生活里逐步显现,个体情绪困扰、亲子冲突、夫妻反目时有发生。对于“风暴眼”中的湖北地区及与疫情密切相关的医护人员、患者、一线防疫人员来说,疫情所带来的次生心理创痛则更为复杂,疫情后的系统性心理重建成为了新的社会诉求。
为了帮助更多人心理“防疫”、助力社会心理重建,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24小时心理支持热线持续运行,向需要的群体提供公益支持。
在接访了诸多求助者的过程中,热线的咨询师志愿者不断体会到,求助者呈现的各种问题背后,都是活出生命真正意义和价值的强烈渴望,渴望与自己的身体、与身边的亲人,甚至与当下的各种发生,重新建构美好的关系。志愿者们从启动求助者内在动力入手,让他们流动爱,帮助求助者不仅从自我的困境脱离出来,还成为爱的关系的创造者。
流动爱可以创造一个新世界
听到咨询师说自己不仅可以解决失眠问题,还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新世界,求助者小柳非常向往,同时也充满信心。
27岁的小柳因为睡眠问题严重来求助。惠迪吉志愿者琴心在与她的沟通中,了解到她小时候寄养在姥姥姥爷家,爸妈感情不和。爸爸曾经愤怒地把她从睡梦中抓起打骂,还有一次爸爸跟姥爷动手,看到她哭,命令她三秒内不许再哭。因此小柳从小经常做恶梦、失眠、气短。疫情期间,她的睡眠问题更严重了,有时看到一面墙就想穿过去消失掉就好了,她说自己想等姥爷过世后就去自杀。
咨询师在认真听小柳叙述的过程中,感受到小柳的心很美、很承载,很爱父母和姥爷姥姥,就带领小柳看到自己的了不起,也让她体会所有的发生,是对她生命特殊的呼唤与成全。咨询师带领小柳把这份郁积在心中的爱流动出来,她用心照做之后,一下子开心起来,甚至反复对爸爸表达“爸爸,我爱你!”并享受和爸爸的拥抱。看到小柳的变化,咨询师告诉她要流动爱给所有人,一个都不要放过,小柳开心地笑着重复说“一个都不要放过”,然后又喃喃自语:“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充满着向往。心境从未有过的喜乐,小柳甚至渴望自己能爱到武汉的市民。对咨询师,小柳非常感恩:“我爱你!感恩你!”
“流动爱是一个最简单、最纯粹而没有任何伤害的危机干预和心理治疗方法。”惠迪吉24小时心理热线负责人知晓说,“当我们焦虑恐惧的时候,我们的心灵系统、生命系统是闭锁的,反而动力不足。当我们和亲人之间流动爱,彼此滋养,生命就喜悦快乐。流动的爱越饱满、越宽广,整个生命就越饱满、越满足,身心也就自然更平衡、更健康了。”
自1月30日起,惠迪吉24小时心理支持热线的43位咨询师,每天8个班,每班3个小时、2位咨询师值班。同时,为了应对咨询高峰时段,5个咨询师随时待命。截至3月20日,热线接待量548人,完整案例197人次,基本都发生了像小柳这样的变化。
生命关爱为特别家庭带来希望
24小时心理支持热线开始运行后,惠迪吉志愿者注意到疫情最集中的武汉地区不断发出求救帖子。突然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城市现有的医疗资源无力应对,虽然全国都在支援武汉,但依然有不少患者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而在等待的过程中,那些危重病患及其家属承受着巨大压力,无措、焦虑、恐惧,甚至绝望。
情系疫区,爱在行动。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理事会迅速出击,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生命关爱特别小组”,2月2日正式启动。生命关爱特别小组每天中午和晚上两次,从收集到的贴子中,筛选准确度高、完整性强且特别紧急的求助信息,主动联系求助者,从专业角度进行疏导,并鼓励家属向病人流动爱,以激发患者的生命动能,帮助他们共度难关。
何小姐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爸爸,和不久有刚动过手术的妈妈,分别感染发烧,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何小姐几近崩溃。无奈之下,她在网上发出求助信息。很快,她接到了惠迪吉咨询师志愿者知晓的电话。知晓很耐心、细心地询问了何小姐一家的情况,得知目前在等待确诊结果,但病毒的阴影已经让一家人不堪重负。“爸爸看到妈妈被感染了,就说,实在找不到床位的话,他就放弃,给妈妈找一个床位就好了。”何小姐的声音有些哽咽。
咨询师知晓从中看到亲人之间最真挚、最浓稠的爱,“这就是我们全家人可以启动免疫力的一个希望。我们亲人之间可以这么深的相爱,是我们可以共同面对这个难关的真正的免疫力和生之趋力的希望。”知晓让何小姐先把心安下来,在积极求助的同时,把爸爸妈妈的爱、把所有亲人的爱,很深很深地连在一起,这样家里就有了一个非常非常吉祥的氛围,“就可以在医疗医学的背后,启动一个力量、一个希望”。在知晓的带领下,何小姐很深地与父母的心相连,“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原先那个恐惧、焦虑的心,渐渐变得安宁、吉祥。“谢谢、谢谢”,她说自己一定会化为行动,爱到爸爸妈妈的。
与生命相连的爱,具有祝福、疗愈的力量。有一个长期瘫痪、现已昏迷的80岁老母亲,儿子听到志愿者惠心提醒他流动爱后,就在母亲耳边不断说“妈妈,我爱你”,结果监测中的母亲血氧饱和度数据一下子从74上升到了98,“太神奇了!”儿子信心大增,说自己一定会继续流动爱给妈妈,还要告诉更多人也这么做,帮助亲人提升生命力。
在惠迪吉志愿者的引导下,新冠肺炎病人的亲人之间释放出强烈的爱的力量,滋养着彼此的生命。
关爱范围扩大至全国非疫情患者
随着武汉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完善,生命关爱特别小组发现,新冠病人的求助信息逐渐减少,而其他疾病的求助信息开始增多,因为大量医院关闭了其他诊室,全力投入新冠疫情的救治工作。
每个生命都是值得被珍爱的,惠迪吉生命关爱特别小组果断将关爱对象扩展到疫情之外的全国急重症患者及家属。
8岁的小喆患有急性骨髓炎,有可能会残疾或发育迟缓,需要手术,父母很焦急,担心当地医院医疗水平不够,在网上求助,希望到上海、南京等地治疗。接到惠迪吉咨询师志愿者冰心的电话,妈妈很意外,说孩子昨晚发烧了、化脓了,现在的医院决定手术。“妈妈的爱特别伟大,你的爱能启动她最大的免疫力和更强的生命力。你先安下来,创造吉祥的氛围。”冰心对妈妈说,然后带着妈妈很深地对孩子说:“宝贝,我爱你!妈妈相信你,妈妈永远以你为荣!”再让小喆来流动爱给妈妈,小喆很喜悦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妈妈我爱你,妈妈安心。”冰心赞美小喆像个天使,问她还要流动爱给谁,“爸爸和爷爷奶奶”,冰心再让小喆把所有的同学、老师、朋友等都放在心里,爱到他们,还要爱到医护人员。小喆说“好”,很确定。“经历打针这些,是为了让我们这棵小树苗更茁壮”,冰心告诉小喆,然后对妈妈说:“你永远共振她这个向上的力量、这颗天使的心,爱就能创造奇迹!”妈妈说好,觉得自己明显放松、开心多了。
挂了电话,小喆加了冰心的微信,发了很多“爱你”的表情包,说:“阿姨,今天真的很感谢你,我现在不再那么紧张了。我爱你!”第二天,妈妈发微信朋友圈说,一直发烧的小喆居然不发烧了,当天的手术也很成功。之后,冰心与小喆妈妈联系中了解到,小喆向身边的人都在流动爱,手术恢复得很好,也不怎么发烧了。妈妈很感谢志愿者,还主动转发了惠迪吉24小时心理支持热线的信息。
至3月20日,生命关爱特别小组17名成员已拨打关爱电话511人,完成关爱299人,占比58.5%。未完成的人中,大部分为无人接听或表示不需要,也有的已获救治。
透过负面事件获得正向成长力量
“当一个人有爱滋养的时候,他的心是喜悦的、是满足的、是幸福的、是甜蜜的,那他整个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就是健康的。当心不喜悦、不快乐、不满足、不开心的时候,他的免疫系统随之就是弱的,就是无能的,甚至就是拒绝工作的。”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理事长、著名心理学家孙新兰博士解释道。
惠迪吉志愿者从求助者种种负面情绪中看到背后丰富深厚的爱,并让求助者看到这个实相,从而让求助者更真切地与自己同在,这份同在带来安心的力量。同时借助专业技术,把来访者心灵中蕴藏的丰富饱满的爱流动出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当爱流动起来的时候,很多“心结”自然疏解开。
惠迪吉志愿者之所以能够创造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他们长期跟随团队学习《道德经》等中华文化及其蕴含的生命智慧,践行“爱生爱、美生美”的公益理念。他们跟随惠迪吉关爱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建设项目,在过去的5年多时间里,转战全国17个省市56所学校,为55000余人次带来爱和光明。他们走进了1000余户留守儿童家庭,用最深的爱,启迪并帮助他们所有的亲人,无论是在身边,还是在远方,都重新把心连上,把爱连上。因为最深的爱的启动,不明原因语言障碍的姐妹俩开口说话了,多年神志不清的妈妈会看着亲人说“我爱你”了,病痛的爷爷奶奶觉得“好了很多”。这样的案例不一而足。由于成效突出,“爱的共振腔”建设项目于2016 年 12 月获评团中央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全国示范项目、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大赛银奖。
尽管志愿者久经考验,但此次疫情严重,惠迪吉理事会高度重视,无论是热线团队还是特别小组,都保持相对频繁的督导。督导中,哪怕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比如,孙博士要求特别小组成员表明身份之后,必须要敏感对方的情况,不要占用对方求助的电话线,尽可能更换其他电话线进行心理干预,确保救助信息可以第一时间到达。
“生命有两种趋力,一种是生之趋力,一种是死亡趋力。当我们恐惧的时候,就是死亡趋力在驱动我们,当我们进入爱,进入‘爱生爱、美生美’的频率,向亲人流动爱,我们就进入生之趋力,就可以让生命更健康。”孙新兰博士还要求咨询师志愿者们,要进一步地启发来访者把爱流动给更多的人,让他们的心灵格局更宽广、生命更光明,从而帮助他们的人格更健康、更成长。“使求助者透过负面的事件,取得正向的成长力量,这也是负面事件背后真正的成全力量。同时,当我们很深地流动爱,就能够让我们体会到幸福的滋味,体会到关系的意义。”
(文中来访者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