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聚焦 科技 财经 创业 综合 图片 视频

文化

旗下栏目: 看见 国内 文化 公益

青海书法家马学良将书法视为生命同在

来源:珠穆朗玛网 发布时间:2017-04-06

   珠穆朗玛网讯 初见青海省景煕丰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马学良是在2017年4月初的一场公益晚会上,马学良为西宁首场大型公益活动“以孝治家感恩公益联欢晚会”捐赠三幅书法墨宝,以此鼓励青海义工郭生芳爱心团能够善始善终,继续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马学良捐赠的书法作品圆润饱满,生动传神,每一个字都富有灵性,似乎是跳动的生命,给人一种成熟稳重感。

  在青海义工郭生芳的介绍下,笔者有幸来到青海省景煕丰文化艺术研究院,与著名书法家马学良先生相识。青海省景煕丰文化艺术研究院位于西宁市城东区八一路的青海景煕丰湿地生态公园东区民俗民居的四合院里。初入景煕丰湿地生态公园民俗民居的院落里,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古香古色的建筑,轩榭小亭,小桥流水,气势磅礴的门楼构成了西北仿古建筑私家园林的辉煌派头。穿过花园式的院落,经过巍峨的门楼,临东修建的房屋便是青海景煕丰文化艺术研究院办公的地方。在极具艺术环境的氛围中进行书法绘画创作,无疑而言是一个最佳的场所。整个院落之间步步便是景,给人创作的灵感,在这里能够更好的领略到传统建筑瑰丽的身姿倩影。

  走进青海省景煕丰文化艺术研究院其中一间创作工作室,只见书法家马学良老师正在写一幅作品。笔者不敢打断老师创作的思路,掏出相机拍下了两张马学良老师真实创作中的纪实照片,静静站立一旁,欣赏他的书法作品。

  马学良老师的作品一气呵成,工作人员帮助院长收拾笔墨。马学良老师请笔者坐下,并亲自倒上一盏清茶。伴着茶香与文墨清香,马学良老师开始讲起他与书法的情缘。

  马学良原名马克贤,对于别人而言,知道他真名的人少之又少。一个名字对于个人而言,或许只是称谓,但在特殊的年代,或许,一个名字也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未参加工作之前,他的名字一直都叫马克贤,身份证上亦是这个名字。在他参军复原之后,为了来西宁谋得一份差事,不得不用家在青海西宁表弟的身份证,办了一张劳动卡,开始了人生的打拼生涯。马学良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已经成为他的笔名。

  马学良出生于青海互助县高寨的一户农村家庭,他在上初一的时候才开始对写字感兴趣。他的数学老师粉笔字写的非常棒,马学良这样评价数学老师的粉笔字,行直、娟秀、流畅。马学良被这样的字体所吸引,并为之着迷。下课后,马学良总会捡起老师丢弃的粉笔头在地上或者黑板上练习粉笔字。之后,马学良开始尝试用钢笔练习硬笔书法。虽然他很想练习毛笔字,可在那个时代极其缺纸,很少能够找到废报纸练毛笔字。马学良为了练毛笔字,不得不常常拿着毛笔蘸红土水在大块青砖上练习书法。马学良整整用了三年时间在大块青砖上练书法,最早临摹的书法作品是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的行楷体。

  马学良初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参军四年。在部队的时光里,他仍是坚持着自己的书法梦,每天都会不间断的练毛笔字。参军复原回家后,马学良面临着生存的问题,为了谋求生路,他不得不来到西宁打工。在当时非西宁户口,便无法在西宁工作,在七十年代末什么都是需要有推荐信才能办成事。马学良不得已用了西宁亲戚的户口身份证开了一个证明,办了一张劳动卡,至此开始了大城市的生活。来自小地方的马学良因为自己的勤奋努力,命运得以改变。

  马学良在西宁头一份工作是工地上的小工,或许奇缘巧合,让马学良认识了西宁一厂微电机厂当工人的书法家倪宝汀,当倪宝汀看到马学良的书法作品后,感觉他很有天赋,于是便向马学良介绍了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青海分校教授、西宁著名书法家钟锡九先生,希望马学良可以向书法家钟锡九学习。从此,马学良幸运良师,与钟锡九结缘,得到了书法家钟锡九老师的精心指导,书法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1980年,马学良进入青海第六建筑公司家属队干了一年的小工,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向楼上背运砖块,拉石子,和水泥,每天至少要干十个小时以上。马学良住在亲戚家,每天晚上最早九点才能到家,最晚加班到晚上一点才能回家。无论回家有多么晚,马学良都会每天坚持两个钟头练习书法。每日两个小时的练习书法课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无论是当天发生什么事情,即便是过年,马学良也在坚持。

  1981年,马学良进入西宁马坊建筑公司做小工,马坊建筑公司属于当时的集体单位。由于他的勤奋,干工作一丝不苟,从而给自己改变命运创作了机会。他刚到马坊建筑公司之后,做的是抹灰工。一个月能够挣58块钱。由于他的勤奋和聪慧,公司资助他上了青海建工建材学校学习土木建筑专业。马学良在大学里学了四年土木建筑专业,脱产学习期间,一个月能够领到二十五块钱的工资,当时家庭消费一个月需要三十多块钱,马学良把钱给了家里之后,剩下的钱根本不够用,更别说买纸练毛笔字。马学良在人生中感到最穷困的时候,仍没有放弃他所热爱的书法。为了练习书法,马学良曾经多次去捡包雪糕的纸,把雪糕纸压平,那种纸特别的油滑,经得起长期使用。

  1984年6月,马学良在学校学完土木建筑专业知识全部课程,回到西宁马坊建筑公司工作。担任马坊建筑公司技术员,负责建筑放线、看图纸。那年他28岁,结了婚,一个月能够挣到105块钱。有了家庭之后,生活负担随之而来越来越大,但马学良依然没有放弃练习书法。

  从此以后,马学良一生的职业都与建筑有关,他曾做过高级技术员、项目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务,用专业建筑知识为西宁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他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候,他也没有因为拥有很多财富而过度喜悦,总是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保持着对书法艺术的敬畏心,从来没有间断过书法创作。

  马学良多次荣获书法大赛大奖,诸如首届“金玉杯书画大赛”金奖、“中国红色文艺名家贡献奖”金奖、“全国第十五届庐山杯书画大赛”特别金奖、“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全国诗书画大赛”金奖等。他不从拿着荣誉来炫耀自己,甚至也不曾向笔者进行展示他的荣誉证书。他保持着低调,不在别人面前称自己是书法家,也没有给自己印上一张名片,只说自己是书法爱好者,始终以书法学习者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2014年马学良创办青海省西海书画院,汇聚三十多位书法绘画名家,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创作的平台。

  2016年,马学良正式与从事三十余年的建筑生涯予以告别,正式开始从事书法创作。在同年9月28日,马学良创办青海省景煕丰文化艺术研究院。这里有三十八位志同道合的书法界与书画界的同仁加盟,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书画家云集于此进行书法绘画作品交流。在清幽宁静、传统建筑的庭院香房中散发着浓浓的文墨清香。这里可以发下一切身心疲惫,放下一切世俗名利,放下一切的杂念,只会让人沉下心来安静创作,交流与分享书画艺术的芬芳。

  马学良之所以要创办青海省景煕丰文化艺术研究院,更是为众多地方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马学良表示,在一个高雅的环境中创作,可以让人的书画作品得到品味上的提升,行业人士的技能交流,对于提升书法绘画技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里可以广交天下文友,可以培养年轻书法爱好者,为下一代人继承传统艺术文化提供一片生长的土壤,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青海省景煕丰文化艺术研究院以艺术为载体,以文化为底蕴,以活动为手段,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马学良最为推崇的一句人生格言便是“人品为上,道德为师”。凡事来到青海省景煕丰文化艺术研究院的文化交流者,马学良都会告诫大家要摒弃夸夸其谈,作为文化者更应该注重精神内涵,不要动不动就在他人面前称自己为大家或者某某家,一切让别人来评论,而非自己盖棺论定。马学良认为艺术始终是要服务于生活的,艺术就是在还原着生活的真相与真理,艺术的真正价值不是标码定价,而是能够打动别人,提升他人的生活品味,让他人精神世界中更有鉴别审美的能力。

  为弘扬中国书法艺术,马学良孜孜不倦用一生来研习书法,并将书法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书法而生,而书法而活,活出人生的思考,写出书法的灵性。他不仅是民间的书法家,更是一位脚踏实地的人民艺术家。(文/王晨百)

  免责声明:珠穆朗玛网对于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网站信息发布内容的真假风险。
责任编辑:珠穆朗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