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聚焦 科技 财经 创业 综合 图片 视频

文化

旗下栏目: 看见 国内 文化 公益

长篇小说《洗河》文学批评

来源:珠穆朗玛网 发布时间:2021-02-20

  长篇小说《洗河》在作者历经十六年时间,终于让文本变成了铅字公诸于世。本书出版是一件值得可喜的事情,作者的心愿乃至心血变成了现实成果,这也是无数作者文学梦的升华,让理想变成现实之花,毕竟在好的图书也要公开出版流通才能实现价值。

  《洗河》语言创作风格是比较大胆的,它不同于当下的语体文法,采用白话文与文言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式在当下而言是比较少见的,仅流行于民国初期。而如今的创作,已经彻底消失了诸如此类的文风。作者表示之所以采用文白结合的方式来写作,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致敬。通过文章形式也能看得出作者对传统经典文学的膜拜与推崇,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作者显然继承了传统文学创作规律,有助于增强当下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

  《洗河》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作者将故事发生的时间点设定为封建末期。这个时期属于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的年代,封建礼教制度比较严苛,一旦触犯家规,必然逃脱不掉家法的制裁。在生活中难免有矛盾,当触碰到家规低限,也就是所谓的道德低限时,势必会引起矛盾的冲突。整部书写的不是社会外界环境,而是家庭环境,围绕着家庭伦理来展开人物的刻画。因为有种种规矩的限制,一旦越礼的情况下,惩罚也会随之而来。有些规矩是不近人情的,家规旨在约束人们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为人处世,不违背社会及家庭的教导宗旨。

  如果没有了这些旧的制度,显然矛盾冲突便会减少很多,但又会随之迎来不可预测的新问题。即便没有家规的现代家庭,遇到了故事中的问题,同样也是很难调和的,必然会引起极大的矛盾冲突。主人公的行为在透露了着人们情感世界挣扎状态,无处可安放的内心在不安的寻求可以释怀的途径,错误的方式换回来的更是不安。

  《洗河》中的人物安排是残酷的,几乎让所有在这个家庭中出场的人物一一给写没了,或者离开,或者在这个家庭中消失。似乎隐喻着封建大家庭不太适合人生存,仿佛只有逃离才能有一个新生。在整部书中,他们似乎无处可逃,即便离开这个家庭,到另外一个家庭,仍然摆脱不了悲剧式的命运安排,这也就注定处在那个时代的人是个活生生的悲剧。

  在这个悲剧的环境下,也有情与爱,但微弱的希望之光却无法与整个礼教相抗衡,从而也会让美好的东西显得昙花一现。

  与其说礼教制度是吃人的,不如说是人性使然。无论处在任何时代,无规矩不成方圆都行得通,想要获得一定的自由,就应该遵守规矩,在道德的框框内行事,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文章将生活面给细致化的展现,也将家庭伦理的道德尺度做了深刻的剖析。

  免责声明:珠穆朗玛网对于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网站信息发布内容的真假风险。
责任编辑:珠穆朗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