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部文学作品都有属于自身独一无二的语言艺术,或许有些细心的读者在阅读时,会发现两本书抑或两篇文章语言风格上颇为神似,但真正意义上而言不同的版本只有语言上的相近,没有完全相同。即便可以模仿,也很难一模一样,通过语言艺术的对比,就能够区分作品孰优孰劣。 一部文学小说图书《洗河》,自从发行以来,备受读者的喜爱,在众多媒体的推介下掀起了一股阅读的风潮,《洗河》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成为文学图书中的爆品?细细探究,该图书的成功,不仅归结于媒体的报道,更在于图书本身质量,如果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即便媒体吹捧的在好,到最后只能昙花一现,很难长久。正因为图书《洗河》在创作上拥有自身的语言艺术特色,避免了同质化,从而在媒体光环下形成自身独立的品牌流量。 纯文学在当下生存空间比较小,许多出版机构并不太看好纯文学的市场空间。然而《洗河》以纯文学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时,得到了读者们的高度认可。在浮华的时代,大家更希望能够得到精神上宁静的空间,更渴望汲取到精神上的营养。一部优秀的图书,正是读者们所渴望的。《洗河》的出版面市,无意间给了读者意外的惊喜。 读者惊讶的发现,作者耗时15年来打磨自己的作品,在快节奏的今天这是极少有的,很少有作者能够耐得住10年光阴专注于一部作品。缺乏时间的沉淀,无疑而言对于文学创作是一种不负责任。作者需要沉思,需要时间来反复打磨自己的作品,才有可能将更好的一面呈现给读者。从创作过程时间节点来看,《洗河》的作者是在虔诚的用心创作。 阅读文学小说《洗河》,给读者呈现了不同现代作品的感觉,文字上更有一种质感,这种质感或许源于语言艺术,直观的来说是很有文化味。《洗河》的语言带有时代文化裂痕的传承,正因为大家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文字,才对这部作品油然而生出一种爱意。《洗河》全书运用了古白话文的描写,出现了很多近代文章中少见的词语,整部作品散发着古典文学的浓浓韵味,而这种味道是如今文学作品中少有的。 白话文从民国时期开始产生裂痕,民国之前的白话文称之为古白话文,民国后的称为现代白话文。民国时期道貌岸然的君子一直鼓吹西方文化的优秀,污蔑宝贵的传统文化为糟粕,极力排斥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扼杀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新的写作语体,既现代白话文。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睿智的读者不难发现,随意拿一部作品,古代白话文小说与当代白话文小说进行对比,撇开故事好坏不说,单说语言艺术,古白话文的文学价值已经远远高于当下白话文,可以说当下白话文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学价值。拿一首当代体诗歌与古体诗歌进行对比,孰优孰劣,文化气质自然一目了然。 当代优秀的传统戏曲中,仍可以看到沿用传统白话文的口语,从语法,以及词汇方面而言,给人一种神秘的文化魅力。民国期间比较出众的作品中不难找到古白话文中的痕迹。古白话文属于一种上千年文化的传承与沉淀,却在民国期间戛然而止了,距离当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除非看一下古典的文学著作,才能感受到古白话文的文化气息,字里行间带有一种诗情画意,深入阅读无不给人一种文字的美感。在看下当下有些古装影视剧,对白已然成了当下的白话文,哪里有什么艺术感、时代感,不伦不类,丝毫不见艺术气息。 图书《洗河》将丢弃的传统文化重新拾起,这拾起的不是民族发展中历史遗留下来的糟粕,而是人类语言的精华,堪称语言艺术的珍珠。 目下,全国各地在极力恢复传统建筑方面的文化,整一些钢筋混凝土,然后附带一些古代建筑物门窗、檐廊的元素,早就拆除半个世纪甚至一个世纪的牌坊死而复生。或许急功近利的现代人只把古代传统文化的皮毛给继承了下来,充其量是为了搞旅游战略服务的,这不等于传统文化的符号。 《洗河》带有传统文化的情怀,图书中的语言艺术犹如古典建筑一般瑰丽,即便还原不到历史传统文化的高度,也要复制古典文化的雅韵和情调,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捍卫者。因为真正的文艺复兴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来发扬光大的。《洗河》的语言艺术深深刻印着传统文化的印记,传递着古老文化的声音,这或许便是该书能够得到读者认同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