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聚焦 科技 财经 创业 综合 图片 视频

文化

旗下栏目: 看见 国内 文化 公益

道旁看花 凝香在心——作家姬华读来银玲《道旁看花》

来源:珠穆朗玛网 发布时间:2020-07-05

  文/ 姬华

  从未与她谋面,却感觉到她的大气中带着小罗曼蒂克;她的微笑向暖中又带着点小“矫情”——从她的文字,从她一抒胸臆前的灵感。

  灵感本是个虚词,是一种突发的思考状态,可我在读她的文字时,始终“触碰”着它。因为她的每一篇文章,与其说是面对大家娓娓道来,不如说是美美地说给自己听。我喜欢她在岁月中寻觅,在文字中求索的构思与着笔的状态,那是认真地取悦自己,不断增加别人赏心悦目的价值,不断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的一种充实感。

  一位禅师说:一个人只有取悦自己,才能不放弃自己;只有取悦自己,才能提升自己;只有取悦自己,才能影响他人。

  我之所以赞同“取悦自己”,是因为它的前提一定是做了有“成就感”的事,才有之后的“愉悦”“不放弃”“提升”“影响”云云。

  时代在前进,“取悦自己”是前进的动力,是独立的人格绽放。而“骄傲自满”已成为一种必须摒弃的羁绊。

  来银玲在道旁看花,用她一篇篇的美文将我们带进了她的一花一世界。她的“道旁”(乡村、县城、省城、京城)的拓展,她的花与世界或世界与花的展开,都让我饶有兴味地站在她的身边,一起“观摩”她的眼界开阔与知识践行的“加速度”。

  我一直惊诧,一个生长在几十年前相对落后的乡村中的女性,怎么会经历那么多美好的故事?怎么会拥有那么多值得分享的瞬间?

  无法否认,来银玲的《道旁看花》,是一场“心”的视觉。她比别人更善于发现从云隙中透下来的光,她从不沉溺于别人所构建的美好,不把生活装饰成别人期待的模样。在她的笔下,所有的过往,皆可用灿烂去调节,所以,她每写一文,都是一番彻悟,都是一次懂得。

  她用如此的笔触描述了生长于斯,浓浓亲情中的不舍热爱——

  按说,女儿应是父亲眼中的“小公主”,而银玲从小就有一种“不是父亲的亲女儿”的感觉,直到父亲去世,她才“从兄姐们虽然已经尽孝到精疲力尽却仍然深陷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里,从方圆百里亲友为父亲送行而把秦腔唱响了整个少陵原的敬重里”开始思索,打开了不谙世事的心灵。她将她的细心观察高度凝结在了笔头,一切毋庸赘述,让读者的心刹时敞亮起来!

  银玲的童年一直有母爱的伴随。《香包的记忆》一文中,她对生活环境中的百虫侵袭(诸如蝎子、壁虎、长虫)的描述,让我百爪挠心、不寒而栗,小小的银玲又何尝不是呢。但她细致地讲述了母亲亲手做的“辟邪”的香包后,用一句“母亲以她无边的慈爱诠释了我的孱弱和多难”,深切表达了母亲的呵护和女儿的信赖。

  对于父母,对于乡愁,只有拳拳诚心,不舍热爱。

  来银玲又用同样的笔触,描述了“散文”在唇枪舌剑的辨析中的茅塞顿开——

  《纷华不染,粗粝能甘》一文,开篇即以“我和魏淑文老师是坐下来一直聊上五六个小时都不觉得累的朋友”抓住了读者,随之又告诉读者“我认识魏淑文老师的时候,是在她褪尽各种社会光环的时候,也是在她浮华后安静修行的时候,更是她内外兼修升华到最好境界的时候,如她目光的通透、胸怀的开阔、君子的气量,以及在容损得失面前,她总能一笑置之,等等。”为后边对魏老师经历的高度赞扬埋下了伏笔,让读者感觉到现今时代,那是一个太难得的德高望重之人。

  文中提到了他们的几位写作散文的好友组成了一个“一点即悟,妙笔生花”群,让人艳羡不已。他们常为如何写作散文激烈争论,常有“针尖儿对麦芒的刺痛,更有痛感过后的酣畅,以及思路清晰技艺精进的快乐”。

  来银玲着重提到了魏淑文老师对散文的那份情怀,那份绝对不含半点杂质的、没有功利性的执着热爱,在文学渐走渐冷的大环境中,始终感染着她,使她对散文这个文体也有着精彩的总结,她认为,散文文体的文字,“是一种轻盈而空灵的美丽,是一种发自作者心底而抒发人类共同情感的美丽,即使抒写的是人类或人生的悲剧,也是一种凄婉而含蓄的美丽。散文的存在似乎剥离了人世间难以述说的痛苦,或者是灵魂深处深深的煎熬,轻触一笔,仿佛世间的苦难就倏忽飘过,即刻做了天上的云彩。”多么独到的见解,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抓住幸福,其实比忍耐痛苦更需要勇气”。这也正是来银玲要告诉我们的,她在文中说:“能把散文写的像熨斗熨过的衣服一样平整的人,他们的世界也曾波澜壮阔,他们的情感也曾翻江倒海,只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寥寥几字便胜过了万语千言。”她进一步告诫:这样的功夫,“需要的是一种在人品和文品上内外兼修的综合能力。只有把自己的修为提升了,你的文字才能触动读者的心弦,弹奏着读者心底的曼妙曲词。”

  其实,来银玲的每一篇散文,又何尝不是这番精彩阐述的印证呢?

  来银玲在道旁看花,“看花里的世界、世界里的花朵”。她在世界中描述着形形色色的花朵,又在花丛中勾勒着纷繁复杂的世界。无法估量,她在文字中倾注了多少心血和热情。

  来银玲用她的生花妙笔写出了一个女人在世事沧桑中穿行而过,各种小女人的情趣,大女人的情怀。无论是朝花夕拾,还是眼前当下,她讲述的每一个故事,她的每一个悟性的表达,都会在读者心中激起一片涟漪。那些生动的、接地气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幸福,不在别人的眼里,而在自己的心里。人生最简单的幸福就是,不论你回家多晚,总有人为你点着一盏灯;无论穷富,总有人陪伴你的三餐四季。

  来银玲的诸篇散文,既有以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比喻的哲理人生,又有陕西少陵原壮观的历史渊源,时时带你共享情趣、共铸情怀。而她的成长,既有阳光下微笑的美好,又有风雨中撑伞的坚强。她述说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就是告诉人们,不能总是艰难跋涉在生活的纷扰中,要时不时地停下来,回过头看一看,发现自己的美好,学会善待自己,取悦自己,及时地给自己鼓励和力量。

  我喜欢集智在笔、凝香在心的《道旁看花》,因为她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夸赞和艳羡,更不是为自己打造一个理想的人设。我相信,来银玲是循着自己的心声,写下的这些美好的文字,因为她在道旁看花,在眺望对岸风景的同时,始终坚信自己也是一道耀眼的霓虹!

  2020.7.3

  作家简介:

  姬华:女,作家。退休前为编辑、记者。现为北京市写作学会理事、北京市东城区作家协会会员。

  免责声明:珠穆朗玛网对于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网站信息发布内容的真假风险。
责任编辑:珠穆朗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