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文化网讯(文/王经勉)王宝玉和王毅,是我儿子和妻子的名字。估计得出,不等我往下说什么,读者就会质问我“你怎么会把儿子的名字放在他妈妈名字的前面?”这样的质问我十分理解,传统伦理和报纸上领导人的排序,早使国人僵化了名字排序原则,对稍有一点例外的排序十分敏感。但我在这里不是讲春节拜年,也不是筹备什么会议,而是要说国内也有例外:人家商务印书馆,就是那家成立于1897年,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的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在今年(2013年)出版的一本《家书里的大学》新书的封面上,就把我儿子的名字排在了他妈妈的名字的前面。人家对作者名字排序的原则是以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为序,这一原则对出版和刊文编辑们是理所当然的。我下面是要说这本书的,所以就得把王宝玉排在王毅前面。 能在商务印书馆出一本书当然是很难的。其实这本书的内容当初并不是给出版社的编辑们看的,而是王宝玉大学四年间和母亲的书信汇总,连《家书里的大学》这书名都是曾出版过《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著名书商张明帅先生建议的。为什么拿去出版?因为去年9月,漓江出版社出版了《我家儿子很叛逆》,那是王毅近20年中对儿子家庭教育的随笔集子,现在网上仍在热卖。再出什么呢?儿子上大学离家后就没有那样的随笔了,于是想到了记录儿子4年大学的书信。那些年,曾有某所高校以要求学生写家信名噪一时,而我们家的家信可是延续儿子在家时交流的基本载体。王宝玉为了学习不被打扰,在大学的前三年一直拒绝配备手机,所以家信是主要的交流沟通渠道。我们要求王宝玉两周一封信,他一直遵守,所以积累了珍贵的母子间84封家书。书稿曾先到本地出版社和北京的一家大出版社,现在看他们的水平远不如张明帅先生和商务印书馆,当然,如果不是张明帅先生的推荐,我们根本不敢奢望商务印书馆。 当然,我们自己是确信这些书信的独特价值的。因为这是家书,是私人信件。与所有为出版而创作的作品不同,在事实和情感的真实性方面没有修饰。因为并非文学创作,所以这本书的分类各商家都不一致。同时北京,京东商城网上将其列为纪实文学,与《长征》和《朝鲜战争》等并列;而王府井书店,则将其归类为散文,放到了中国当代散文的书架上,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易中天的《闲话中国人》同列。我看呢?他们各有各的道理。归类纪实的道理在于这些信件所述之事确实是纪实,真实地记录了王宝玉高考失落北大梦,想过退学复读;记录了他决心去北大读研并付诸行动;也记录了大二期末时,恩师张力为征求他留校读研的意见后我们家的犹豫,更记录了王宝玉决意冒风险圆北大梦的成功;归类为散文更有道理,因为书信的教科书归类就是散文。就信中语言来看,也确实是散文。王宝玉在家庭环境影响下,小学和初中时已屡有散文建筑报端,高中时功课太紧,才搁置了投稿的散文写作,而自己写下的文章也不少,所以他在信中不是枯燥叙事,而是散文一般。可能是孩子都是自己的好的缘故吧,我们那些年读信时总说,儿子的语言超出某散文名家的语言。 王毅说,这本书的归类不重要,它的社会功能更重要。就理想的院校和专业而言,绝大多数大学生是不理想的。第一志愿是二三线城市普通院校的同学,那只能是因为自己考出的成绩无法做再高一点的选择。至于服从调剂的更不用说了。即使被录取北大清华的,专业服从调剂的也不在少数。怎么办?大多数大学生能在《家书里的大学》中找到知音,认识到在自己不理想的大学完全能够实现一次“翻盘”,弥补高考留给自己的遗憾。有孩子在读大学的家长更是我们想与之交流的对象。孩子上大学了,家空巢了,用尽可能的联系弥补吧,像陪孩子走过中考、高考一样,继续前行。 王宝玉的名校情结很难说就是正确,但他肯定是幸运的。因为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系实在太好了。那里的老师们太好了,书中处处有他们可敬的身影。我要是再能年轻高考,我的第一志愿就是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与这是不可能的不同,我可以帮着编辑两位作者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家书,继续提示在美国读博的王宝玉坚持两周一封的家书。 说着家书,自然总会想到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梁启超家书、沈从文家书和柳亚子家书等等,这些家书常销不衰。我虽未全读,但基本知道都是家长式大道理教子,且时代背景已大不同了,不知现代青年人有谁愿意去传统的说教。我们家的家书,主要是儿子在讲他的经历和想法,大学生和家长都听得懂的。我们基本是倾听、支持。而我们家长的想法大都传统而无新意,所以在编辑时王毅的信大部分一般化的内容删节了,而使王宝玉成为本书的第一作者。今后更是这样了,儿子讲留学生活,我们还能有什么指导他的呢?和所有学生家长一样,不要当子女无法超越的曾国藩和梁启超,而把孩子超过我们作为我们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