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网讯 他们是一介布衣平民,却因对传统文化的敬仰,骨子里深深融入古典文化的精髓,带着传播传统文化的执着,将封藏多年的祖传广缘居古法手工香技艺重新拾起,夫妻二人历经十年不懈的努力,终将古方手工香打造为北京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初识广缘居非遗手工香是在北京文博会上,当笔者经走过手工香展示区域时,被一种莫名的香气所吸引,笔者顺着香气的地方望去,见到了一摞包装极为考究的手工香。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这是一种传统古法手工香,属于自然散发的香气。笔者被这种难以言述的清香气味所触动,便索要了一张名片,准备有机会前去看看传统手工香是怎样做出来的。
北京广缘居宝祥香坊坐落于北京房山区长阳镇清雅小区,迈进广缘居宝祥香坊工作室的房门,扑鼻而来的是淡雅的清香,迎面的博古架上陈列着各式的手工香,以及罐藏的香珠。房屋精致典雅,古香古色,充满了诗情画意。 广缘居古法手工香传承人刘春秀邀请笔者坐下来,一杯温润的茶水沏上,一炷馨香的手工香点燃,整个房间顿时如同弥漫在脱离世俗的仙境之中,那茶叶的清香合着手工香的氤氲香气,整个人的心境变得无比安静,只觉得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格外轻松。 对于香文化,笔者知道甚少,此次前来寻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一则是为了了解手工香是怎样一门技艺,实则更想知道的古方手工香传人刘春秀为古法手工香申遗背后创业故事。 刘春秀出生于六十年代,自小长在北京房山区长阳镇的一户农村家庭。她上过高中,参加过高考,只因四分只差而名落孙山。因家庭比较困难,便没复读。刘春秀高中毕业后做了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在一家单位干统计,负责统计工厂仓库货物的进出明细,这一作便是六年时间。1988年转入一家食品批发部做了一名出纳员。时值1991年,在种种机缘巧合下,刘春秀遇到了自己的先生侯春生,侯春生在一家蓄电池国企单位上班做技术工人,当年两人结了婚。 1992年,刘春秀只身一人走向了创业道路,在长辛店开办了一家门市进批发销售各种品牌烟。伴随着经济开放的大浪潮,刘春秀初次创业便稳稳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几年下来烟草生意的经营,已经成为百万富翁。后期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在1995年,国家实行了大规模控烟行动,对于没有经营权的企业予以取缔,刘春秀所经营的烟店批发门市不得不关闭。就在同年,刘春秀的爱人侯春生所在单位因管理不善,没有正常盈利从而倒闭,侯春生那时也成了一名下岗工人。 铁饭碗没了,刘春秀夫妇二人还得重头再来。经过两人合计,夫妻二人便在1996年的时候开始在自家大院子里搭建猪舍,购买六十头小种猪喂养。由于缺乏技术,从养猪第一天开始到卖猪时,自家喂养的猪先后死了二十头,为此搭进去十万块钱。 眨眼间到了1997年,刘春秀夫妇二人没有在继续养猪。她们家有个老邻居当年在一家出版社工作,老邻居告诉他们出版社有一批需要处理的图书,你们可以购买后再去销售。刘春秀夫妇二人买了辆三轮车,从出版社购回一车文史书,从此两人正式开始了地摊卖书生涯。大街小巷、学校门口、公园里、八一电影制片厂,都有刘春秀夫妇二人走过的足迹。从卖书那一天起,侯春生便被一本书迷上,《老子白话释秘》这本书一看便是二十年。九十年代人们求知欲普遍较强,刘春秀夫妇二人平常一天卖书都能卖到上千元,倘若到了周六日在公园里卖书,一天便能卖到三千多块钱。他们周六日去八一制片厂卖书,一天便能卖上五六千块钱,当年有不少的明星大腕曾是刘春秀夫妇的读者客户。两个人骑着三轮车卖书买了一年多,后来便雇了几名员工帮忙卖书,他们长年在集市、紫竹院、玉渊潭、地坛、双秀公园以及各大书市等地卖书。1999年刘春秀夫妇二人还在天桥开了一家书店,后因拆迁而关门。 刘春秀夫妇二人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于是他们便在2002年9月策划出版了一套32本的《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经典》国学书籍,当时一共出版了五千套书。他们出版传统的国学书并没有刻意迎合当年的市场,结果以惨烈的失败而告终,这套书印刷出来,居然卖不出去,最后不得不一元一本售卖,这套书直至2005年勉强卖完,经过核算,出书成本加上仓库成本公赔去了六十万。谈及于此,笔者试探的询问刘春秀夫妇是否为那次败笔的投资感到后悔,侯春生坦诚地告诉笔者,心疼是真的,但不后悔。虽然没有通过出版传统文化图书挣钱,但却把传统的文化读本推给了不少读者,只要有人阅读经典,自己的付出就不等于白费,毕竟推广传统文化读本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能够赢得更宽的社会效应。 自2005年以来,图书市场日渐低迷,想从图书市场挣钱越来越难。刘春秀夫妇二人果断放弃了图书销售业务。当年春天的时候,刘春秀夫妇便开始考虑做文化传播公司,并注册了北京广缘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具体做哪些项目呢,这是夫妻二人不得不思考一个大方向问题。 春天时节的一次郊区旅行,刘春秀夫妇两人去了庙里拜佛。当侯春生闻到燃烧的香中散出一股刺鼻的气味时,身体感到很不舒服,他对气味特别的敏感,于是随意说了一句,如果自己可以造出一款好香该多好啊,闻到香味就可以感到舒服。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个想法突然在刘春秀的脑海里萌生出来,茶有茶道,香有香道,自己可以做香文化。
刘春秀记起家中藏有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方手工香制作秘方,于是两人便开始一同研究手工香的制作方法。刘春秀夫妇外出考察制香设备,以及购买做香用的原材料。二人经过一番努力,买回一批树龄超过十年的果木,根据古方手工香秘法开始调制做香的原材料。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夫妻二人终于做出了手工香样品。点燃样品香后,果然明显感觉这种香气远远超过了市面上所售卖的香。刘春秀夫妇找到附近的制香厂家,在人家那里定制了第一批三千盒机械制作的百年老坛香。谈及此,侯春生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他称自己的第一款香是一香定乾坤。 侯春生背着装有十五盒香的书包,乘车来到雍和宫附近的佛教用品商店推销自家生产的香,店里老板看过香的成色,闻过香的气味,随即将侯春生带来的十五盒香全部买下。首笔交易完成的很顺利,给了刘春秀夫妇二人极大的信心。之后的日子里,刘春秀在家研究香的制作技艺,侯春生则是背着自家产品跑遍了八大处、凤凰岭等地方的佛教用品商店,挨家挨户推销自家的产品。用了三个月时间,便将首批第一款香卖完。第二次做香,刘春秀夫妇根据客户的不同的需求推出来四款香,这批机械香做了一万两千盒,用了半年时间销售完。
为了追求制香的更高品质,2007年,刘春秀夫妇开始研发手工香制作,决定将传统的技艺给传承下来。人工制香和机械制香有很大区别,人工制香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而且不能够大批量产出。手中制香需要经过九道程序,从选择香材、炮制研磨香料、合香、出香、晒香、打股等,经过漫长的周期才能成为成品。尤其是香珠的制作,更需要历时几个春夏秋冬的封藏,才能将香珠打造成一款具有养生功效的物品。 2008年,刘春秀夫妇便和残疾人工作站进行合作,教授残疾人制作香珠的技艺,并让残疾人来装香盒,直至今天,仍然让残疾人来装香盒,为的就是解决部分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让残障人士在装香的同时修心,感悟到生存的价值。 随着广缘居生产的手工香知名度越来越大,有不少同行仿效广缘居,冒牌使用广缘居的品牌。侯春生为了保护传统手工香不被假货所影响,便在2009年正式注册了“广缘居”商标。
2013年,刘春秀夫妇已经成功的研发出几十款香、十几款香珠与几款纯露产品,投放市场后得到了良好的反应。一种新的想法在刘春秀脑海中浮现,自己既然传承的是传统工艺,能不能办理一个手工营业执照呢,让民间传统的精品也好有一个光明正大的身份。刘春秀试图找了好几家单位注册手工营业执照,可都没有找对地方。最后刘春秀找到了房山文体中心,虽然在这里仍没有办成手工营业执照,但是广缘居古法手工香技艺却在房山文体中心的评估见证下走进了地方非遗文化遗产名录。 侯春生到房山文体中心询问非遗文化归哪里管?工作人员回答归他们管。侯春生当时就把自己所做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向房山文体中心工作人员说了一遍。工作人员给侯春生邮箱里发送了一份非遗文化遗产申请的资料,让她来填写。当年4月份,侯春生简单地写了一份资料送报给房山文体中心。头次申请并没有顺利通过,原因出在提交的资料过于简单,不够系统。房山区文体中心工作人员曾经两度来到广缘居宝祥香坊工作室进行考察,并指导如何填写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书。侯春生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非遗申报书课题的填写,并再次提交给房山区文体中心。房山区文体中心组织各大评审团,诸如中央美院评审团等到广缘居宝祥香坊工作室做项目考察,并予以评估。
侯春生带着自己的手工香参加了2014和2015年两届文博会,在展会中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展示了广缘居古法手工香的工艺,浓浓的传统文化颇受大家欢迎。通过两年的评审,2016年9月,侯春生所传承的古法手工香被评为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侯春生坦言,虽然广缘居古法手工香已经被评为非遗文化遗产,但自己仍然面临着很大压力,表示绝对不能拿着非遗文化遗产的招牌来赚钱,而是要将传统的手工香文化给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文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精神财富,我们传承的不只是物质文明,更是一种工匠精神。(文/王晨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