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网讯 助弱扶困,不是一朝一夕,不是偶尔为之,而如涓涓之泉,常年不息。“我奉献,我快乐”,这句话看起来平淡,要做到却很不易。而这却是谢文淦信奉一生的价值追求。谢文淦,为当代中国民间中医大师、公益事业代言人、传统文化精神导师、社会活动家、思想家。现任北京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赣州分院院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食同源分会副会长、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非药物疗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色医疗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民间医药分会常务理事、兴国慈善基金会会员、江西省崇义县益生堂中草药店总经理、崇义县利民大药房董事长、崇义县横水镇沿江路万客泉酒店总经理、于都县草医草药研究所崇义办事处主任、崇义县“五个一百”爱心慈善公益活动发起人。他曾于1998年考取执业中药师资格证,2000年考取执业中医师资格证。2013年荣获卫生健康产业大会中医药疑难病杰出人物,2014年被《江南都市报》评选为爱心人物,。2016年被百家媒体评选为乡村最美中医人,2017年被百家主流媒体联盟评选为民间中医大师,其个人事迹先后刊登于《科教兴国》、《中华名医健康宝典》、《中国梦见证系列中医卷》、《吉林春暖之特色中医》、《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名家》、《榜样中国》、《实干兴邦—兴中国优秀企业家奋斗史》、《赢在中国一30位民营企业家成功之路》、《领航者》等省级或国家级刊物,也在百度、搜狐、今日头条等主流媒体网站被报道。谢文淦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免费义诊,爱心送药,坚持公益事业二十余年,救助困难家庭上万次。今天我们就采访到了谢文淦先生,听他为我们讲述他的公益之路。 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日为师终身记 谢文淦,1974年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麒麟乡先后毕业于吉安卫校、中国医科大学。擅长小儿中医内科、小儿推拿、皮肤科、骨质增生、不孕不育、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等。从小他就在长辈们的关爱下长大,父母对他的教育十分严格,这也使得谢文淦从小就比一般的小孩更加有责任感与是非观。谢文淦从小就喜欢学习看书,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在班里也担任着班长。谢文淦的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教会了他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此外谢文淦的家族有很多亲戚朋友都是从事的医药行业的,可谓是医药世家。家境优越对于谢文淦来说不仅没有增长他骄奢的坏习惯,反而使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帮助那些穷苦的人。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品行离不开成长环境的熏陶、个人经历的影响及精神信仰的支持。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值青春期的谢文淦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贵人吴吉祥。他把吴吉祥奉为自己人生的恩师,因为吴吉祥是谢文淦从事中医药的领路人,也是他皈依佛门、热衷公益的引路人。两人相识不久,吴吉祥便把谢文淦引荐给了一位名叫朱财芳的老中医,并且成为了朱财芳的关门弟子。没有朱财芳的辛苦栽培,不可能有谢文淦扎实的中医基础。朱财芳的精心教导,让谢文淦对中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坚定了他要加入中医行业的决心。之后谢文淦考入中国医科大学继续进行了深造,在大学中学习的这一段时光不仅丰富了他的见识与阅历,也掌握了更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大学毕业后,谢文淦进入了一家医院进行实习,从医之路就这样正式开始了。他在医院实习结束后并没有选择继续留在医院而是开始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一开始谢文淦选择从事了经营中草药的批发生意,凭着他不怕吃苦精神以及产品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优势,他很快就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医术能够延续下去,也为了能够更多的帮助患者,谢文淦开了名叫崇义益生堂的中医门诊。 谢文淦的恩师吴吉祥在退休后在寺院正式出家,法名释法安。在吴吉祥的影响下,1993年谢文淦在广东省南华寺皈依上继下如法师,成为一名佛家弟子。从此他开始了与佛结缘的日子,并且开始下定决定把公益事业当成自己人生的信仰。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医术更加精湛,谢文淦从来都没有停止学习的过程。他不断寻找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不断钻研医药和医术。他在学习过程中从来都是高度集中,始终不敢有一丝懈怠。他的小儿推拿是跟老中医陈玉英和张招英两位老师学习的,张招英老人一生只把自己的医术传给了三个人,一个是自己的女儿朱年娣和丈夫之妹陈玉英,一个是谢文淦。最初谢文淦和陈玉英老人学习小儿推拿,但不幸的是陈玉英老人早年故去。后来谢文淦又跟随张招英老人学习小儿推拿。因为谢文淦的善良,打动了老人,老人才愿意无怨无悔的将医术传授给谢文淦。此外谢文淦的中医老师不下数十位,如草药启发人道医老师何葵英、皮肤病老师吴蕯荷、骨伤科老师谢纪朴、火炙老师管梅英、奇难杂症老师方光亮、中医指导老师苏全兰、谢文发、肝炎专家唐兰英等等,还有曾经任崇义县人民医院院长范和远老先生。在采访中,谢文淦不止一次的表达对这些老师的感激之情,正是因为受教于这些老师,才使得谢文淦有了现在成就。吃水不忘挖井人,谢文淦对所有老师永远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扎根故乡惠泽桑梓,铭记信念不忘初心 崇义益生堂不仅仅是中医门诊而且也成为了谢文淦公益事业的据点,这里承载了谢文淦对于中医的喜爱,也承载了他那颗热忱的善良之心。从崇义益生堂开办的那天起,店里永远都聚满了人,除了需要看病的人,还有些人是来自全国各地学医的人,有些人是各地的中医专家前来观摩学习交流的,也有些人来此做义工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隔三差五便会有曾经受过谢文淦帮助的人来崇义益生堂当面感谢的。多年的坚守与付出,在以“公益”之名传递温暖和力量的路上,谢文淦用善意演绎着助人为乐与奉献的真谛,他的善行善举,如一缕阳光,带给他人温暖,传递着希望。
谢文淦在小儿推拿、皮肤科、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等疾病中颇有造诣,运用传统的中医疗法,每年治愈上万名患者,每天他的药店门庭若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慕名前来寻医。此外谢文淦采用原有的传统配方,加以改良制作出适合当代人体质的手工大蜜丸。手工大蜜丸有多味中草药配备而成,传统古法制作,对多种慢性疾病治疗有一定的效果,是民间宝贵的治病偏方之一。但是谢文淦不为名利所动,将这种治病救人的独家秘方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大家,其志高远,其德利天下,此举在中医界掀起了一股热潮,同时也引起了诸多民间中医传承人的反思。谢文淦的行为让更多中医从业者看到了中医大师的情怀和担当。“不保留,分享出去,才会让中医事业才会更有前途。”谢文淦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出医德仁心的无私精神,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中医的精神和力量。相信在民间中医大师谢文淦等一批中医人的努力下,中医事业必然会有一番新的突破,中医文化扬眉吐气的一天不久将要到来。 谢文淦拥有两家中药店,一家中医门诊,凡在他店里所售的中草药,他都会对于货源一一进行鉴别,并做不定期的检查,力除不合格的药物,免得坑害老百姓的利益。在他药店工作的员工曾经进来一批中药材,当时并没有发现是残次品,而且已经卖出去了一部分。当谢文淦发现自己的药店销售假药的时候,对于员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及时销毁了那批中草药,身体力行的教授员工辨别真伪的中医知识,让员工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原来有不少医院聘请他去大医院上班,但他决绝了。因为他向来看不惯医院的所为,原本患者仅仅只需要十块钱都能看好的病,非要给人家收一百,甚至更多。他在行医中,向来是拒绝暴利,并要求自己的员工真诚的对待患者,不要坑蒙拐骗别人,否则自己跟个贼没有什么区别。身为一名民间中医医师不为利益所驱动,具有良好的自律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他对于当地中医文化的宣传推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看到了那么多的病痛,也看到了人们眼中最纯洁的光辉;吃了许多苦,也收获了来自被帮助的人最真挚的笑容。在坚守与放弃之间,谢文淦始终毅然选择前者。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洒下了汗水,埋下了种子,播撒着希望。在崇义益生堂的点滴岁月里,谢文淦用医者光辉为世人带来了最诚挚的温暖。 几十载善行不断,济世情怀写大爱 谢文淦从事公益事业已经20多年,从自己一人出力到后来成立了崇义谢文淦义工之家。崇义谢文淦义工之家的义工们和谢文淦一同践行公益之路,积极引导他人崇美向善,成为了崇义当地公益事业践行者的主力军。回首这二十载,谢文淦参与过的公益行动数不胜数,连他自己都说不清自己究竟帮助过多少人,捐赠过多少钱和物资。他仅仅知道的就是自己从不后悔加入公益事业,正是因为有了公益事业,才让他的生命更加有意义。从道德层面讲,谢文淦的善举闪亮的光芒,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一种精神与文化。他不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华章,也彰显着赣州人的人性之善,心灵之美。
谢文淦每年都会对贫困的学生进行资助,他所帮扶的群体中,既有小学生、中学生,也有大学生,还有研究生。谢文淦资助过的部分学生,有些已经走进社会,有人进入了政府机关工作,有人成了一名医生。看到他们在学业上所取得的成就,谢文淦感觉自己的付出很值得。关爱中小学生的学业是谢文淦从事公益项目中的重点,因为谢文淦认同一个观念,这些孩子们多接受学校教育,懂得知识,懂得法律才会减少犯罪。谢文淦捐助过崇义县聂都乡的刘春香夫妇,刘春香夫妇身体都患有疾病,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刘春香一直以来没有身份证,三个孩子都没有户口,且家中有两万多块钱外债,一家人生活中水深火热的处境当中,刘春香个人比较自卑。谢文淦联合义工团队共为刘春香捐献6000多元爱心款,帮助一家人上了户口,自此刘春香也有了结婚后十几年来的第一张公民身份证。一家人的事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之后政府帮其一家人办理了低保。刘春香一家人的境况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刘春香变得自信,随之人也显得年轻许多。三个孩子之前学习不怎么好,现在两个女儿学习成绩单科就考到了90多分,刘春香的儿子原来考试总是不及格,现在考试也及格了。谢文淦长期帮扶刘春香一家,给了他们一家人关爱与温暖,彻底改变了刘春香一家人的命运。
在崇义益生堂,每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凡是还在店里等待看病的人,谢文淦都会免费管人家吃顿午饭,无论认识不认识,是不是来看病的,只要在他店里,一律管饭。他的店里一个月大米都要消耗300多斤,食用油都要10桶。很多人被谢文淦的义举感动,每天都有人为谢文淦店里送菜送米,因此店里很少需要买菜。多余出来的菜,谢文淦还会分给义工老师带回家里吃。为何谢文淦要这样做呢?说起来,谢文淦说要感谢两个人,一是自己的母亲,从小教会他做人要大度。二是崇义县一座寺院的女住持,那位住持师傅在文革后复建了寺院。凡是到寺院烧香拜佛的人,到了中午饭点,女住持一律给人家午饭吃,从来不会说没有斋饭,对每个香客都结善缘。正是因为受到她们的影响,谢文淦才做了这样一件不寻常的平凡事情,每天中午管来药店里的人一顿午饭,无论是否认识,都可以在他店里吃饭。 百行孝为先,谢文淦对自己双亲都孝顺至极,这一点在崇义是有口皆碑的。谢文淦认为人生两大事情不能等,一则行孝不能等,二则行善不能等。同时谢文淦不断以“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来激励自己,在孝顺自己双亲之时,不忘记对其他老人的照顾。谢文淦曾经举办过“母亲节回归亲情关爱父母在行动”、“父亲节重温亲情孝行天下活动”等等活动,除了给老人送去帮助之外,主要是重塑亲情,让大家重新认识父母,关爱父母,认识到照顾父母要从当下做起。此外谢文淦会经常下乡进行爱心义诊和爱心慰问活动,免费给老人检查身体,并且经常看望一些孤寡老人,给老人送去关怀与温暖。在帮助老人的过程中经常有一些感人的小故事,家住长龙镇拔萃村的陈昌元,现年已经60多岁。他有一个哥哥,作为一家之长的大哥在那个贫困年代只有拼命的干活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陈昌元的大哥长期高强度劳动,1976年6月因病去世,大嫂当年离家出走,至今音讯全无。1993年,陈昌元的小儿子患病暴死,妻子肖声秀积劳成疾,加之小儿子去逝,不久肖声秀也因患上重病不幸身亡。如今在外打工的女儿也先后结了婚,家中只剩下陈昌元一人,由于长期在农村艰苦劳作,过着贫困生活,身体也因此累坏,常常腰疼腿硬,走路很不方便,生活来源主要靠政府资助,他是村里多年的贫困户和空巢老人。在妙音寺释祖炀法师的带领下,谢文淦来到陈昌元家中,送上了爱心红包和爱心物资,并且此后经常看望陈昌元老人 。
这样的公益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因为谢文淦帮助过的人有很多,究竟有多少,他自己也数不清,记不过来了。在采访中,谢文淦说自己就是爱操心,已经习惯了,想要改也改不掉。其中真正的情况就是谢文淦也不愿意改,因为公益事业已经早就成为了他生命中的重心,“正能量”也是他最骄傲的标签。医者,仁心仁术。这一点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心有沉香,何惧浮世。在这个充满欲望的时代中,谢文淦用一颗助人为乐的心不断超越自身去探索,在帮助别人的同时用心做自己。做公益的形式有很多种,但在寻常岁月中的平常心却需要时间的沉淀。长期以来,谢文淦用他的温和谦逊与热情善良润物无声,温暖着身边很多人的同时,发现了在庸常岁月中一个更为芬芳的精神世界,那里闪烁着耀眼而平和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