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海东,天气是越发地寒冷。在我市化隆县的脑山地区,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十几度,而身处那里的人们,却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条件恶劣,连年遭受旱灾困扰,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然而,有这样一群爱心人士,在默默的关注和帮助着这些弱势群体,用大爱温暖着他们的心灵。近日,记者跟随这群爱心人士前往我市化隆县德恒隆乡,体验了一场冬日里的救助活动。
上午8点30分,十几辆满载着爱心捐赠者的被褥、衣物、米面等物资的车队从西宁出发,赶往距离西宁200多公里以外的化隆县德恒隆乡。在崎岖的山路颠簸了4个小时之后,第一站来到了德恒隆乡民族寄宿制学校。看到爱心车队的到来,早早排着队等候的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用期盼的目光等待活动开始。
爱心团队的负责人郭生芳女士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尊敬老师、孝敬父母,不要因为贫穷而失去奋斗的动力,要坚信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在声声《感恩词》中,志愿者将书包文具发放到孩子们手中,领到爱心物资的孩子们,冰冷而稚嫩的脸上小脸上满是喜悦。
德恒隆乡民族寄宿制学校六年级学生 多杰项秀:刚才那位阿姨在台上给我们念了感恩词,我感触很大,我今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传播正能量做好中国人。
德恒隆乡民族寄宿制学校六年级学生 朋毛张格:那些叔叔阿姨从那么远的地方赶过来,给我们发了书包和学习用品,还给老师们发了过冬用品,我真是很感动很开心,很感谢他们。
化隆县德恒隆乡地处化隆县南部卡力岗山区,平均海拔2800米。这里山大沟深,经济、文化发展滞后,落后的教育严重制约着山里经济的发展。而在这里执教,对于老师们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年轻的藏族姑娘才么加告诉记者,虽然这里很苦,但是看着这些孩子们能够学到知识快乐成长,那么,为山区的教育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她义不容辞。
德恒隆乡民族寄宿制学校教师 才么加:虽然今天天气特别寒冷,但是有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给孩子们送来了文具,还给老师送来了一些棉被,心里特别的温暖,我们会把你们这次送的爱心,当成我们工作的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的工作领域当中。
孩子的笑容是世上最美的礼物,孩子就是美好的未来。志愿者们帮助孩子们背起了崭新的书包,询问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看着孩子们满足的笑脸,来自北京的爱心人士李汉平先生感触很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协会秘书长 李汉平:这边的孩子和内地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一看就感觉特别的朴实,特别接地气,就好像从山里的土地里冒出来的,让你看着就想去拥抱他们,就这种感觉,觉得为他们做点事儿,值。
告别了这里的孩子们,爱心车队又马不停蹄的赶往第二站:哇家村、西后家村和加家村,为这里的孤寡老人、残疾人送去爱心物资。而早早等在门口的藏族老人看到郭生芳女士等人的到来,激动的迎了上去紧紧地抱住了她,喜极而泣。虽然他们语言不通,但是志愿者的深情却早已传达给这里的老人们。
正能量爱心团队负责人 郭生芳:当我第一眼见到那些孤寡老人残疾老人,尤其是见到像刚刚我们见到的这个老人的时候,他的家里真的没有被子盖,床上只是铺着一张羊皮,盖着一张羊皮,我那一瞬间,内心真的有一种崩溃的感觉,我觉得我们生活的地方,有楼房,有暖气,被子春夏秋冬的都有,但是那些老人家真真实实展现在我的面前,她没有被子盖。
郭生芳,这位热衷公益事业的好心人,跟记者说起她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场景时,神情有些激动。她告诉记者,她数次来到这里,与这里的村民、贫困户、孤寡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这次“暖冬青海”大型公益活动在郭生芳的努力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北京、深圳、香港、四川、以及青海的64位爱心人士参与了此次活动,为德恒隆乡民族寄宿制学校的201名学生和14名教师捐赠了200多套爱心文具、800余本《弟子规》,同时为德恒隆乡的三个贫困村的贫困村民送去了数万元的爱心物资。
正能量爱心团队负责人 郭生芳: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参与到公益活动当中来,我们每一个人奉献出一点爱,众人拾柴火焰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的美丽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