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中牟县刘集镇绿博3号安置社区启用,贺兵马、段庄、冉老庄 3 个行政村的村民即将住进现代化的新型社区,按说这是件好事,是村民高兴的事情,然而,段庄村民、双奇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馆长段双奇却愁上心头,这几天,白头发明显增多,深夜时分,翻来覆去难以入睡,他在为12万件农耕器具和生活器具的归宿发愁。
河南经济报记者在中牟县刘集镇段庄村临时安置小区内,见到了愁容满面的段双奇,他正在看着满屋的农耕老物件发呆。
“织布机、耧犁耙、煤油灯、太平车、牛笼嘴、铡刀、马灯……这么多老物件往哪里搬,这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了,不能就弃置了。这些东西不能传承下去,我就是民族的罪人,对不起先辈的勤劳智慧。”段双奇看着自己从全国各地收购的老物件,再想想老物件即将成为没有娘的孩子,眼睛里溢出的惋惜的泪花。
据了解,段双奇是几年前开始收藏这些老物件的,以前存放在老宅子里,老宅子拆迁后,他用自己分得和租借的安置房,建起了这家“双奇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
段双奇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草一木有着深深的眷恋。“我们这里许多村庄已经拆迁,村民变身为市民。我只是想把这些老物件保留下来,传给子孙后代,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咋生活的。”段双奇说。
寒来暑往,段双奇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跑遍了祖国各地,挖掘、搜集面临淘汰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每件藏品都有一个故事,故事里带着心酸和欣慰,他自掏腰包将遗留在民间的藏品收购、整理,归纳。
一辆汽马车,是双奇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的“镇馆之宝”,那就是他花1万多元买回的。这辆车子的轮子和车斗均为木制,零部件为铸铁,显示制作时间为清朝晚期。
“我还要继续扩大收藏范围,准备建一个规模更大的农耕文化遗产展览馆,免费让人们参观。”这是段双奇当初立下的誓言。
如今,12万件老物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安置地点,很可能会成为束之高阁的“废物”。段双奇恳求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慈爱之手,抢救农耕文化,造福千秋万代。
段双奇希望民族文化传承者,前来交流协作,电话15238368988随时恭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