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来银玲
青年作者王晨百以其16年的文学积累,创作出版了他25万字的历史小说《洗河》,我为他由衷地感到高兴。
早在半年多前,我就听王晨百说起过《洗河》这部小说,并且还一口气阅读完了他发给我的《洗河》电子版,继之和他交流了这部小说中的许多细节,比如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情趣,中国古代诗词的韵律之美等等,他都一一记在心里。王晨百这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谦逊姿态与踏实上进的文学行为,在以乞巧吹捧的浮躁文风下,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洗河》讲述了封建社会末期刘氏家族由盛而衰的故事,心地善良的刘府二少爷刘家兴,因哥哥刘家琦常年外出经商,同情被封建家法迫害下的两位嫂嫂王倩歆和李馨田及刘府丫环佣人等,引发生活在这个大家族里年轻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从而引起刘家琦、刘家兴兄弟二人反目等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刘氏家族难以摆脱的衰败结局。作品围绕家庭伦理中的道德观来展开故事,折射出传统男人成家立业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并始终关注着传统女性的心理和情感,隐隐散发出人文主义的光辉。
《洗河》这部小说除了故事情节曲折、详略安排得当等优点外,在其语言表达上,也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语言表达的独特性。它不同于现当代作家写作中习惯性的白话文语言表达特点,而是采用古白话文与当下白话文结合的语言特点进行创作,融入时代背景,从而给读者营造出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使得《洗河》这部小说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让读者眼前一亮。
其实说到底,小说的三要素无非就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一位优秀的小说作家,在其小说创作上,必须完成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与之相得益彰的环境描写。而小说三要素的完成,自然离不开语言的塑造。高尔基在《和青年作者谈话》一文中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所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洗河》这部小说在语言表达上,有两点值得推崇:
第一,作者承袭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元素,以古典文学的审美情趣来创作这部历史小说。比如开头第一章里这段文字:
刘家兴佯装没瞧见忠治,兀自坐在书桌前目不转睛看书。忠治迈轻步捱至家兴身旁,低声说道:“二少爷,奴才回来了。”家兴装作受了惊吓,“啊呀,你这毛贼鬼鬼祟祟进门,门不敲招呼不打,没点规矩。”说着,摸起桌上扇子往忠治头顶轻轻一敲,“看你小子以后忘不忘报门而入,原本想赏你,可惜你回来太晚,今儿个免赏。”忠治道:“二少爷要的笔墨纸砚全买了。瞧,奴才与二少爷带了啥好东西?”家兴脸上浮出一丝满意,“向日让你放半滴血,你都不肯,此番怎舍得花自个儿银子买物事送我。”
这段文字中的“兀自”“捱至”“花自个儿银子”“向日”“买物事”这些词语,在现当代作家创作的众多小说里,几乎很难再寻觅到这样雅致的文言文词语。作为一位八五后的青年作者王晨百,他在自己这部25万字的《洗河》小说里,频频地使用这些几近消失的类似词语,这得阅读与熟记多少册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才能化为己用啊?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的。王晨百用16年的时间来打磨自己的小说,足见其视文学创作的崇高性与严肃性,《洗河》的顺利出版,并且很快得到了许多读者的认可,自然是非常愉悦的事情了。
第二,《洗河》的语言精练,伸缩有度。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待用过茶水,银货两讫。人牙子拿绳拴住宁艳手腕往外拉人, 宁艳没点反应,人牙子用力一拽, 宁艳坐的圆凳倒地。宁艳自知被卖,眼中顿时朦胧一圈泪水。人牙子把宁艳从房中拽到院里。宁艳两眼死死盯住大哥,邢思渺抬头瞅了眼宁艳,羞愧的低下头来。……
作者寥寥数语,就将宁艳被卖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其中不乏有人牙子的吃茶、交钱和拉扯等行为,也有被卖人宁艳的无助等情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者阅读此书,不知不觉就会沉醉其中,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共悲。
毋庸置疑,青年作者王晨百创作历史小说《洗河》的语言技巧,也是吸引读者的原因。他的文白兼顾、他的语言精练,以及历史情境的还原等,都给他的这部小说印上了特有的标志。总而言之,作为八五后的青年作者王晨百,能够呈现给读者这样一部与众不同的厚重文学作品,足见其潜力无穷。期待不久的将来,他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学作品。
(来银玲,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原中华梨园学研究会会员。出版散文集《道旁看花》、历史小说《梨花雨韵》。《道旁看花》荣获北京市2020年第五届“文荟北京”群众文学奖散文集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