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人物 • 正文

那人,那山,那茶

发布时间:  来源:珠穆朗玛网

   时值仲冬季节,眼下北方已经处在天寒地冻的时节里,而在云南一带尚可以享受到春季的温暖。

  一位穿着普通,满头大汗在茶厂区修路,搞焊接的男子,衣服也被弄得几分脏兮兮的,前前后后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不认识他的人或许认为他不过干苦力的民工而已,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非常务实的企业家,他的企业在当地茶行领域里连续七年是纳税大户。

  提到他的名字抑或很多人并不晓得,但提及他的茶企,喜欢喝茶的朋友有可能知道,他便是俊仲号普洱茶的品牌创始人汪俊仲。俊仲号目前在国内已有三百多家直营店,专注于普洱茶文化的传播,年产值达到500吨。

  汪俊仲年轻的时候在深圳当过三年特种兵,离开部队后参加了成人高考,边打工边读书。后来进入一家上市集团公司上班,任职总裁助理,基本上月薪能够拿到两万,这是他在二十年前的工资待遇。如此的高薪金待遇,按理来说过得应该很富裕,但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月光族,而且总要提前预支下月工资,偶尔还要向别人借钱。因为他的战友多,朋友多,经常招待人,且向来出手阔绰,回回吃饭都是他主动买单。

  有一次朋友请客吃饭,正好其中两个人名叫王在为、臧尔海,他们是从云南来到深圳跑茶叶生意,不过那顿饭最后还是汪俊仲主动买了单。期间聊到了普洱茶,汪俊仲之前从不喝茶,也不知道普洱是什么东西。王在为、臧尔海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一人背个包,看上去就像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包里装着几饼茶。朋友介绍说,这两个人做茶叶生意,做的很不理想。汪俊仲看着王在为人很老实,一打听,才知道王在为原在云南昆明茶厂工作,是国有茶厂的厂长。不过当时王在为已经在春城茶厂当厂长,老板让他出来跑业务,基本上没有工资,只有卖出去茶叶才有提成。王在为那会很困难,甚至连房租都交不起。汪俊仲同情王在为的遭遇,便对自己的朋友说,可以让王在为住在他家,王在为最后就搬到了汪俊仲家里住。王在为早晨出去跑业务,中午在外边吃饭,晚上和汪俊仲在家里一起吃饭。

  中秋节前期,汪俊仲所在公司提前两天放了假。汪俊仲和王在为在聊天的时候问他中秋节回不回去,王在为却说:“不怕你笑话,我现在连个回去车费钱都没有。”汪俊仲便让王在为和自己一起过了中秋节。中秋节当晚,大厅桌上摆着月饼、点心。王在为喜欢饮酒,汪俊仲喜欢喝饮料,桌上有酒有饮料,还有茶。王在为同汪俊仲说普洱茶放的越久越值钱,汪俊仲从不喝茶,对他说的话根本一点不相信,认为他还在说笑话。

  中秋节过后,汪俊仲和老板去香港澳门出差。到了香港后,汪俊仲特意打车让司机带自己去最贵的茶庄看看。司机便带他到了铜锣湾旗舰茶行,到了茶店,里边的展柜全部是防弹玻璃。汪俊仲觉得很是可笑,一点破茶叶还值得用防弹玻璃,走进一瞧,惊得不轻,最便宜的要几万港币,最贵的上百万一饼。汪俊仲这才意识到王在为没有骗他。汪俊仲去了澳门,看到的茶庄情况跟香港差不多。

  汪俊仲出差回来之后萌生出一个想法,就是跟着王在为出去跑几天业务。过了一段时间后,汪俊仲和王在为真就去跑了两天业务,这下才明白为什么王在为为什么连房租都赚不回来。原因之一,王在为不会讲普通话,二则不会听广东话,三则只讲昆明话。别人说他茶不好,王在为转身就走,根本不买客户的账,脾气大的很。汪俊仲笑着对王在为说,“咦,你哪像个跑业务的,看起来跟个大老板似的。就这种态度想跑业务,难怪赚不到生活费。”

  汪俊仲想到王在为坐车不方便,便去二手车市场买了个小面包车。汪俊仲第一天跟着王在为出去跑业务,卖出去的茶叶比王在为一年卖出去的茶都要多。

  王在为拿着茶饼让客户看,别人看后,就说你这个茶叶不好,怎么怎么样,然后转过来问了句,你的茶多少钱一斤。汪俊仲认为广东人和潮州人说你东西不好,又在问你价格,肯定是对你的东西感兴趣,想要讨价还价。而王在为犯了脾气,转身就走到车上坐了,不在理这茬。汪俊仲感觉不对劲,然后就抱着那个茶给潮州老板说,“这个茶是这么多钱进来的,我应该这么多的钱卖给你,我加几块钱的费用没问题吧。”潮州老板说:“能不能打开看看?”汪俊仲说:“没问题,您喝都没问题。”拆开之后,潮州老板仔细看了看,便拿起电话给自己的老乡打电话。潮州老板大意为看到了一批茶叶,比我们前天收的那批茶要好些,价格都差不多。

  过了一会,潮州老板的老乡骑个助力三轮车过来了,两个人边看茶,边用方言讲话。汪俊仲在一旁也听不太明白。最后潮州老板问,能不能每斤少两块卖给他们。汪俊仲说,不能少了,再少自己一点利润都没了,这样就白跑了。汪俊仲坚持要那么多的价格,一点不让步。两人拿走一点茶叶到别的地方泡了茶喝,汪俊仲一直在原地等了很久。两个人回来后问他,“你有多少货?”汪俊仲说:“八十件。”潮州老板说:“我们全要了,能不能少两块?”汪俊仲说:“不能少,少的话,自己亏大了,连生活费都没着落。”潮州老板果然要了八十件茶叶。汪俊仲对潮州老板说:“您得给我们交点定金?”潮州老板大大方方拿出了一万块钱定金,汪俊仲把一万块钱交给王在为,说已经全部卖掉了八十件茶叶,王在为打死都不敢相信他说的话是真的。王在为说:“你别骗我了,你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给我,想安慰我。”汪俊仲说:“是真的,人家钱都给了一万定金,现在赶紧拉货,给人家交货。”汪俊仲雇了辆大车,帮忙把八十件茶叶给潮州老板搬了货物并摆好。一件茶叶30公斤,八十件,把汪俊仲累的全身湿透。

  八十件茶叶纯利润四万块钱,汪俊仲全给了王在为,自己一分钱没要。可以说,这是汪俊仲做茶叶生意赚的第一桶金,馈赠给了自己做茶叶生意的启蒙师傅王在为。那天晚上,从来不喝酒的汪俊仲破了喝了酒,而且两人喝得酩酊大醉。

  汪俊仲连茶叶都不喝的人,又不懂茶,却在第一次帮朋友卖茶大赚了一笔,这也激发了汪俊仲对茶叶的兴趣。于是汪俊仲便步入了茶叶的大门,开始寻思自己创业的事情。并于2003年年底在深圳茶叶市场找了一家不足十八平米的门店销售茶叶。汪俊仲没想到此,总会自嘲的说,在打工生涯中打了十年功,磨了一把采茶刀。

  汪俊仲辞掉了高薪体面的高管工作,到实体店一个人开始创业,专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人一旦有了目标,就是这么疯狂。

  2004年在深圳寻找适合开茶叶店的地方时,汪俊仲对一家卖福建铁观音的茶店很感兴趣。那家茶店是新开的门店,老板以前在厦门卖茶,后来到深圳开店。刚刚开业几天,店老板天天在店里泡茶喝,连续四天时间,一分钱茶叶都没卖出去。店老板之前在厦门卖茶,一天平均还能销售一万多块钱。到了第五天头上,店老板一气之下便张贴转租信息。汪俊仲对这家店已经观察了四天,前头刚贴上,汪俊仲就揭下转让信息,走进店内和茶老板聊聊为什么要转让,店老板以实情相告。汪俊仲谈到重点便是费用。店老板东算西算,一年房租两万多,装修费又花了八千,押金费用等等加起来共有三万多万块钱,便要了四万本钱。汪俊仲只肯出一万五,告诉店老板,你若走了,房东不退房租,押金不退,装修你又搬不走。你回去还得买个经济舱,给你一万五买个头等舱,你也好体面的回去。店主很不情愿,表示要考虑考虑。汪俊仲出去吃了个午饭,转头又来了,他知道肯定能成交,果真正如他想象那样,顺利的用一万五承租了这家门店。

  一万五也把汪俊仲给难住了,那会汪俊仲手头连一万五也拿不出来,因为兄弟多,招待多,手上总存不住钱。因为他好交朋友,愿意帮助人。于是汪俊仲向一个不太熟悉的人借钱,那位大哥在这条街卖土特产,汪俊仲曾经帮了忙。汪俊仲对那人说:“大哥,我想在这里开店,手头缺点钱,能不能借我点?”那人问他借多少?汪俊仲伸了伸手指,店老板以为他要借150万,只说自己账户只有六十万,可以帮忙凑凑。汪俊仲只说一万五就够了。那人豪爽的拿出两万块钱给他用,汪俊仲只拿了一万五,顺利的盘下了店铺。

  上一个卖茶叶的店老板几天一单没开,汪俊仲把自己的茶叶货物刚运到店里,正在摆茶叶的时候,便有一对香港夫妇来他店里购买了三千多块钱的茶叶。自从他经营了第一家茶叶店,每天生意都非常不错。

  为何汪俊仲要跑到云南开茶厂呢,原因有两个,还要从自己的启蒙老师王在为说起。王在为老先生在2004年底由于心脏血管瘤去世,王在为在世时希望汪俊仲能够好好推广云南茶文化。另一个原因,被云南两家大茶厂其中的一个比较厉害的老板邀请来开厂的,这也是汪俊仲创业的大恩人。

  汪俊仲到了云南之后没有着急开厂,第一站去的是勐海。因为外界认为云南最好的茶产自勐海,因此汪俊仲去了勐海。在勐海到处考察,在云南所有茶区进行考察,前后走了27000公里寻茶之路。之所以记得这个数字,这是因为他租了一辆车,租的时候车已经跑了3000公里,还的时候车子跑了三万多公里。

  最终选择了南涧这个地方,汪俊仲认为这一切都是老天的安排。

  汪俊仲到了南涧之后,在这赶上了几十年难遇的一场大雪。头天下午来时,天色黄黄的,汪俊仲感觉很神奇,住在旅馆感觉半夜越来越冷。次日早晨,天上下起了白茫茫大雪,哪里都去不得。围着火盆烤火,依然不行,便去了工人路的服装店买了件厚衣服。然后特意在附近买了一些茶,回到旅馆里品味。由于卖了一年的茶,此时的汪俊仲已经有了鉴别茶的能力。对南涧的茶叶,越品越有味道。汪俊仲了解到这是无量山海拔三千多米,八万亩茶山产出的普洱茶。

  汪俊仲于是便去了招商局,说明自己的来意,招商局领导特别热情接待了汪俊仲,副局长陪着汪俊仲找了好几天适合建厂的地方。当时在工业园区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地方,彼此都认为条件不错。但是汪俊仲放弃了,他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只有七万块钱的流动资金,茶货占据了三十多万块钱,目前能力根本建不起厂房。最后招商局的负责人态度冷了下来,汪俊仲只好自己去找适合建厂的地方。

  通过多日的寻找,汪俊仲找了一个四百多平米的废旧汽车修理厂,学过木匠的汪俊仲对此空间心中有数,心想把这个厂房隔一层出来,这个场地够自己办公用了。汪俊仲亲自购置了钢材、木板、电焊机,在没有请任何人帮工的情况下,自己一个人焊接隔了一层楼。把剩下的钱买了两台制茶机,一台0.39吨水位的锅炉,当年一台机子售价为两三千块钱。办完这些事情之后,正式生产的时候,身上只剩下几百块钱,可以说连买煤炭的钱都没有。

  汪俊仲在深圳卖茶的时候,结识了香港茶行老板,于是汪俊仲把自己办茶厂的事情告诉了香港客人。香港客人说:“你做些样品,拿来让我看看再说。”当时因为没钱,锅炉连气都烧不起来。汪俊仲把装修剩下来的木渣点燃了锅炉,烧出了气。买茶叶也没有钱,当时不得已,汪俊仲采用了一个取巧的方法。那边做茶叶生意的人多,有不少二道茶贩子找汪俊仲谈合作。汪俊仲一个个来试,从五六个茶贩子手中花了三百块钱购买了四种样品的茶叶。买了茶叶之后,自己身上的钱所剩无几,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汪俊仲每天就吃一顿中午饭,而且这顿饭午饭每天都是在饭馆里赊账的。汪俊仲把四袋茶叶挑拣干净,用废木柴烧的锅炉制成了四个样品,当时穷的连包装茶饼样品的钱都没有。汪俊仲和自己的另一个副手去山上亲自砍过两回柴,用柴火把茶饼烤干。

  去深圳飞机场,自己根本没钱买票。于是便动用了人脉关系,让自己原来上市公司工作的同事帮忙给定了一张从昆明到深圳的机票,当时一张机票三百多块钱。汪俊仲拿着自己的茶叶样品,花了十七块钱坐着大巴从南涧到了昆明。由于没钱住旅馆,就在大巴车里从半夜坐到天亮。天明之后,汪俊仲打了个出租车花了二十多块钱到了飞机场,到达吴家坝机场时,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

  回到深圳之后,第二天便去了香港,汪俊仲有个香港账户卡,存有一万多万块钱港币。顺利达到香港后,汪俊仲拿着自己的样品来到自己的客户那里,摆在客户面前分别告诉客户的价位是多少,而且有多少货,是在他手上实际上没那么多的存货,所说的存货还在茶贩子手上,汪俊仲仅仅是做了样品而已。

  毕竟是老客户,香港客户品尝之后,要了两样,并算了算购买的茶叶款,一共六十多万。客户说:“先打二十万给你。”汪俊仲说:“不行,必须给六十万,少一分也不成。”客户说:“为什么?”汪俊仲说:“我得拿你的钱买了茶叶,制成茶饼,挣点辛苦钱。”香港客户见他为人真诚,也很直白,于是很爽利的把六十万达到了汪俊仲账户上。汪俊仲立马给四个茶贩子打电话,让他们把原料茶叶尽快送到自己厂里,现金结账。让自己的副手赶紧联系卖煤炭的、做包装等,才开始真正的投入正式生产,就这样俊仲号在一个小作坊里正式诞生了。

  2004年,汪俊仲自己创作俊仲号一系列茶叶产品,茶叶不同造型的设计,以及茶箱的造型,都是汪俊仲亲力亲为。

  当年汪俊仲去西双版纳勐海县兰若山考察,后来还做了一款茶名叫“不忘初心”。在兰若山考察期间,在一个农户家里住了七天时间,那户人家男主人名叫杨威,是个少数民族的人家,家里共四口人,两个小姑娘。汪俊仲一大早就去出去考察,背着干粮带着水,这便是午餐。晚上回来的时候,杨威家里煮什么,汪俊仲跟着吃什么。杨威家境非常不好,床头挂着一小块腊肉。家里连大米都没有,每天吃水煮土豆。家里没有像样的灶台,很简单几块砖撑着小锅。杨威家里每天在做晚饭饭时,便加入一点肉,基本上是五六片肉,这五片肉他们一家人都不吃,只会给客人吃。汪俊仲于心不忍,不吃的话,杨威还不高兴,于是汪俊仲每次只吃一片肉,然后把另外的夹给两个小孩吃。汪俊仲临走的时候,杨威家里床头的那块腊肉也就吃完了。汪俊仲身上有几百块钱,送给杨威一家,但杨威却不要一分钱。分别之际,汪俊仲告诉杨威,自己计划在云南办茶厂,如果厂子办起来,有了一定的成绩,我一定会好好感谢你。

  一别就是十年时间,十年后,汪俊仲再次回到杨威家中看望的时候,杨威家中房子依然还是曾经那样的破旧不堪,他的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死了原配老婆,新娶了一个媳妇,又有了一个小儿子,小孩还被父母背在身后。杨威仍是原来的模样,一眼认出了汪俊仲。汪俊仲看到此景之后,心中又酸又痛。汪俊仲站在斜坡上看着一片竹林,询问那片竹林是谁的?杨威说:“都是我的。”汪俊仲说:“把这片竹子砍掉。”杨威十分不解,“砍掉做什么?”汪俊仲说:“我要了。你去村里叫上二十个小工过来砍竹子,一天给他们两百块钱。”杨威说:“你想干啥?”汪俊仲说:“你听我安排就好了。”汪俊仲接着又打了四个电话给在西双版纳的老乡,搞土建的、钢结构的、装修的、建筑的四位朋友没过多大会儿便都过来了,汪俊仲安排他们来搞自己预想的建筑,说干立马开干。汪俊仲花了八十多万建了一个茶叶粗加工厂,并把这个厂子送给了杨威。汪俊仲告诉杨威,这是你当年那块腊肉换的。因此便有了俊仲号其中的一个产品“不忘初心”。

  后来,汪俊仲用了四年时间购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用地,建成了俊仲号正规生产厂房,告别了作坊式的加工生产,从而让俊仲号正式进入正规化、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

  俊仲号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做了一系列公益事业,先后资助过100位大学生,帮助地方老百姓解决饮水问题,为村民铺桥修路,为学校添置桌椅学习用具等。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京ICP备160362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