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网讯 初次见到贾若男女士那是在四月份周日的一个下午,应爱心中国网创办人海合龙祥先生的邀请,荣幸地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冠川爱心公益协会会长、爱心企业家贾若男。对她第一印象,感觉她很温和慈祥,富有东方女性美的古典与优雅。
她是内蒙古优秀企业家之一,中年的她,事业如日中天。贾若男具有超强的商业头脑,她亲手缔造出六家大型企业,为上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像她这个年龄段的女人,如果手中有钱,肯定会开着豪华的汽车,去最高档的商场购物,抑或经常光顾美容院为自己的肌肤做个深度的保养,然而她却没有。她衣着朴素,脸上也没有刻意的涂抹来修饰岁月刻写下的容颜,她给人呈现的是最真实质朴的一面。贾若男选择了一条与常人不一样的道路,她在经营好企业的同时,常常奔走于公益事业。
若说起她做过多少好事,坦白的说,就连贾若男自个儿也数不清楚。她的家人都比较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她很小的时候,她记得父辈经常做一些善事,正所谓:诗书传家远,忠厚继世长。贾若男从小对公益事业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从而激起了她从小做善事的渴望。
她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同样也是一个旅游爱好者。2015年的夏季,贾若男同几名企业家朋友去川藏地区旅行。那天下午,贾若男一行人到了阿坝郎依寺拜佛,寺院的僧人亲自出院门迎接了来自远方的游客,为他们送上了洁白的哈达。当他们拜完佛,并捐了一些香火钱。寺院里的活佛好生招待他们,为朝拜者做了四道菜和一大碗汤饭,请他们享用晚餐。贾若男见别人都没有吃饭,唯独让他们吃饭,她感觉很不爽,于是便问起活佛,寺院里的人因何不吃晚饭。活佛答道过午不食,这也是寺院多年来的规矩。与其说是规矩,倒不如说是穷困。当时贾若男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真实生活处境。她说既然寺院有这样的规矩,你们不吃饭,我们也不吃了。活佛劝道,你们是客人,我们是僧侣,不一样。饭菜是为你们做的,你们吃吧,要随缘。你们不吃,倒掉多可惜啊。听了活佛的话,他们便把饭桌上的饭菜吃了个精光。到了第二天,贾若男便去当地县城买了五十桶香火油,二十袋大米送到了寺院。
出于好奇心,贾若男决定好好观摩一下阿坝郎依寺院的每一处。在活佛的引路下,她亲眼目睹了寺院的真正生活。很多出家僧人(年轻的孩子),他们吃住睡学习全在一个狭窄的房屋中,卧室也是他们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教室。这些年轻的出家僧人,意味着要在这里学习十三年的佛教典籍。由于寺院地处偏僻地区,加上当地经济十分落后不堪,来到寺院里捐献香火钱的人极少。而一处寺院却有三百僧侣,未成年僧侣占据一半多。这些年轻的僧侣大多数是在很小的时候便被父母送进寺院,原因有很多。有些不乏是对藏传佛教无限的崇拜敬畏,把孩子送进寺院,求得一家人得到神佛的庇佑,这样进来的人只有极少数。更多的孩子来到寺院是为了求生存。偏远的藏区,工业与制造业甚少,很多家庭以放牧为生。很多的家庭因为多生育了孩子养不起,便将孩子送到寺院。寺院放佛是一个巨大的收容所,承载着穷人生存的希望,也是家庭面临破产孩子的最好栖身之地。
这里是高原,人们的生存环境处在四千多米的海拔中,当地可用的资源相对而言是稀少的。人们生活做饭所用的柴火,并不是煤炭、燃气、更不是树木,多数以牛粪为主。资源的匮乏,在寺院里的人,每天也只能吃上一顿清淡的饭菜。当贾若男得知寺院的艰苦情形时,她毫不犹豫地把背包里所有钱全部拿出来捐给了寺院。
她跪在佛祖面前发出一愿,要为这里的孩子建一所像样的学校。当地藏民很少会说汉语,如果没有文化,不通汉语,很难走出那座原始的大山。走不出去,周而复始,就这样一辈子就会将整个宝贵的生命无声无息的归在寂静的寺院里。贾若男希望这里贫困的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完整的汉语文化教育,学得一些实用的知识,他们长大后能够走出大山,更好的与外界人沟通,来到大城市工作,从而让人生活得更加精彩一些。
当她把寺院的情形告诉同行的几位企业家朋友时,大家都拿出了身上所有的钱捐给寺院。
返回北京之后,贾若男便在自己创办的冠川爱心公益协会群中发起了一次公益众筹,经过一番努力,共募集了三十多万元爱心款。当初贾若男决定投资一百多万兴建学校,然而大山之中的交通不便利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学校整体造价过高。从阿坝启德爱心福利学校的初建,到学校的具体落实建成,她为此投资了三百五十多万元。她并没有因为多花了钱而感到后悔,贾若男庆幸自己的决定。她深信付出爱心,便会收获源源不断的福报,对己对别人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情系阿坝建立百所爱心福利学校是贾若男毕生的心愿,这也是冠川爱心公益协会今后所要全力以赴做的事情。贾若男不仅要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学习的场地,同样也会为孩子的生活负责到底,她下定决心每年会拿出上百万元用于支持孩子们的生活起居饮食等各项开支,确保给孩子提供一个无忧的学习环境。
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天雨虽宽难润无根之草,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公益助学活动中,加深藏区同胞们的友谊,同时也为藏区的整体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目前已经有上千名爱心人士加入到冠川爱心公益协会组织的大家庭,这里年龄最小的有零零后的未成年人,年龄最大的爱心人士年龄已过七旬,更多的是中年人。在贾若男的带领下,冠川爱心公益协会平台得到了一个良性的发展,它是一个纯公益平台,每天都有人捐献爱心。贾若男在工作之余,会把大家捐献的爱心红包接收到组织里,并及时截图发到群里,所有的人都能够第一时间看到是谁捐献的,捐献的数额清清楚楚。
在贾若男的爱心群里,一半人所捐献的金额每年超过一千元,近三分之一的人每年能够捐献五千元,这五千块钱完全用于一对一救助一个孩子,可以确保一个孩子一年生活学习无忧。爱心平台每天都有很多的人加入进来,无不给贾若男巨大的精神鼓励。
如何让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这是公益界一直探讨的话题,想要一直把好事做下去,除了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样也需要足够的物质基础做保障。冠川爱心公益协会的负责人贾若男等一批人,本身就是搞企业的出身,他们无需从协会中拿出一分钱用于日常开销,相反,她还会在每个月把企业一部分的盈利拿来捐赠到公益协会中,这样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作为六家大型企业董事长的贾若男,她每天工作十分繁忙,公司里有许多重大事情等待她来抉择,有时她一天要坐飞机赶往两三个城市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多年来,她每天也只有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工作虽然很累,应酬比比皆是,但她不忘初心,每天仍会坚持用两个小时做一些公益事,搭理自己爱心群,将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的图片与文字整理好,做成秀秀放到群里共享,以资鼓励群里爱心人士的善行。
四月份,阿坝启德爱心福利学校已经封顶建成,预计今年9月份,阿坝地区的孩子就可以进入这所学校学习。贾若男为了答谢支持本次公益助学的爱心爸爸妈妈成员,便组织了一场别具生面的答谢会,拟订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之间,举行爱心爸爸、妈妈“走进阿坝”之行活动,与孩子们面对面倾情牵手,心与心互动交流。
贾若男,一个不平凡的女子,她是商业的精英,用智慧铸造不朽的企业文化。她是生活中的苦行僧,远离尘世喧嚣,只为让内心安宁,她像活佛一样做人,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公益的世界里,有真有假,无可分辨,但正是因为她对佛教有着虔诚的信仰,才促成她将公益事业如同做企业一样的坚定信念。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她永不蜕变的善心便是那一汪清凌凌活水,轻轻地为尘世间洗去尘埃。(文/王晨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