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纪实 • 正文

崇义中医师谢文淦与东北著名中医专家谢文发的师徒之缘

发布时间:  来源:珠穆朗玛网

  有很多人听到谢文淦与谢文发两人的名字时还会误以为是亲兄弟,或者同乡人。实则不然,他们一个山南一个海北,中间隔着五千多里地。因为都姓谢,中间的字又相同,让人感觉像是亲邻。正因有缘分,二人成为师徒关系,彼此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多年前的一天,谢文淦应邀前往北京参加中医学术交流大会,正好谢文发也参加了那场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两人同时作为讲者,登台各自分享了自己中医学术理念。由此两人有缘相识,因为彼此相互欣赏对方的学识与人品,于是谢文淦便拜谢文发为师。谢文发却说,“小谢你的知识很丰富,不必拜我为师,大家交个朋友就好,相互切磋医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毕竟谢文发是一位资深的中医人,年龄且比谢文淦大了二十岁。谢文淦出于尊重还是拜了师,在外人面前也称呼他为大哥。他们一见如故,成为良师益友。

  谢文发是通化市梅河口人,年轻时任职于地方政府卫生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医疗卫生这块业务。由于酷爱中医,拜师学习中医多年,研究多部古典中医书籍,对中医药学有很深入的研究,并掌握了一套独立的中医治疗体系,自成一家。后来弃政从医,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医师。因他擅长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因此被称为全科中医师。数年间,经过他的手治愈数万人次患者,在当地享誉一方,成为一代中医大家,并其个人事迹先后被载入多部名人书籍。

  多年行医生涯中,谢文发乐善好施,多次为困难家庭免费看病,并免费送药,从而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其高尚的医德也被当地人称颂为民间中医大师。

  谢文发徒弟遍天下,谢文淦有幸成为谢文发的首徒,在众多徒弟中,谢文发最为器重的便是谢文淦。不仅是因为谢文淦的聪明好学,关键在于谢文淦的为人处世风格上。谢文淦是一个特别尊师守道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把老师的地位看的比较高。谢文淦能够放低自己的姿态,诚恳的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虚心学习新知识。谢文淦处处都能替别人着想,总是为别人操心,这点让谢文发特别的感动。因此谢文发特别关照谢文淦,愿意向他无私的分享更多的实战经验。

  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谢文淦的中医水平,谢文发多次千里迢迢从东北赶往江西赣州崇义县,为谢文淦传道授业,将自身平生所学教给谢文淦。在崇义的日子里,他们师徒二人经常彻夜长谈,不断的在中医思想上发生碰撞,并完善自己对中医理论方面的认知水准。

  谢文淦正是融百家之长,学为我用,继承了授业恩师的经验,通过不断实践改善,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特色手法,在治病救人方面拥有了高超的医疗技术。

  谢文发是一位热衷公益的爱心医师,每次来到崇义,必然会与徒弟共同开展公益义诊活动,深入基层为大家免费坐诊,甚至免费送药,此举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有时候不光谢文发来崇义做客交流,通常也会带着自己的其他弟子前来拜望谢文淦,让其他弟子跟随谢文淦学习,学习他的医术,学习他的为人处世。谢文发每次到崇义,感觉特别开心,就像到了久违的家一样,徒弟的盛情招待,大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谢文发一年之中至少要到崇义三四趟来看望自己的徒弟,慷慨无私的培养中医接班人,他的努力成就了徒弟的美名。

  谢文淦感恩不忘恩,得知师父有了难处,谢文发没张口借钱,谢文淦都会主动的拿出上万元送给谢文发,帮助师父解决生活中的难关。而且每次谢文发过来做客,谢文淦都会给老师父敬送爱心红包,供养师父。无论是饮食,还是住宿方面,谢文淦都会非常用心的伺候自己的师父,让师父感到尽量满意。

  既然在茫茫人海中成了师徒,那就好好的珍惜下去,做一个合格的师父,做一个及格的徒弟,把这段师徒情谊好好储藏,不会因为时间久了而变得疏远,冲淡了彼此之间来之不易的缘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京ICP备160362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