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纪实 • 正文

《群书治要》与中国之治读书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  来源:珠穆朗玛网

  11月23日上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在京举办主题为“《群书治要》与中国之治”的读书研讨会。众多专家学者、高校师生齐聚一堂,探讨“中国之治”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主任刘余莉

  研讨会上,《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执行主任谷文国表示,《群书治要》内容涵盖经史子三部,有其内在的一体性。经是恒常不变的大道,史是验明人事的实录,子是个人体悟的阐发。对于现实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应秉持孔子所说的“哀矜勿喜”的态度。中华传统文化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受到很大的冲击,一体观也被打破。如果上位者不能以身作则,如何能做到草上之风必偃呢?因此,今人应遵照古人“其身正,不令而行”的遗训,深入整治“四风”,聚力反腐倡廉,以全面从严治党的韧劲,着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真正实现中国之治。

  围绕《群书治要·盐铁论》的节选内容,《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聂菲璘分析了古人“庶之”“富之”“教之”的治民顺序的合理性与深刻性,提出了国家治理在满足物质基础需求的前提下必须推行礼乐教化,培养人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意识,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同时,节选内容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性,强调治国理政一定要重视道德教育。

  “我们今天取得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成功,这一成功的背后蕴含的是中华文明的勃勃生机和传承复兴。”《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组织部部长罗嘉羽表示,如今,我们身处百年变局之中,应当深刻认识到时代的特殊性,立足于更广阔的格局和视野,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也为消弭冲突、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智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结合《群书治要·史记》,《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宣传部部长郭家瑞表示,秦缪公赠女乐给戎王,以致其不理朝政,如愿得到了戎族能臣由余,开疆拓土;齐国因忌惮孔子,赠鲁君美女使其怠于政事,致使孔子离开。两件事发生的根源均在于君主德行不修、纵欲不节,以致丧失贤臣、朝纲不振。中国共产党人应以初心本心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群书治要》中蕴含着丰富的一体观思想。不同的文化,追其本源,都是‘一’的状态,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礼乐教化、构建的典章制度,深刻凸显了古人治国的一体观念。”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崔欣提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一体观”的当代体现,也是中华文化中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思想的重要延续,为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针对《群书治要》提到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兵道思想,中央党校在读博士张超认为,古时明王用兵上顺天道,下合民心,以仁义为念,非为一己之私而徒令生灵涂炭,实乃诛乱禁暴,解民倒悬,不得已而用之的匡正之举。世界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不懈追求。因此,深入研究古人兵道思想中的奥义,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备战止战,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精髓,有助于推动正义之师护国安邦的强国历程,对于构建合理公正、守望互助的国际秩序有着重要意义。

  在研讨会讨论环节,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主任刘余莉与中国地质大学客座教授孟宪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郑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谭英,以及参与读书会的高校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刘余莉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建立在对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的充分认识与研究的基础之上。当前,我们应当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坚定文化自信。只有从延续中华传统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治国理政思想的基础上,推进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国之治”。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京ICP备160362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