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海合龙祥率领爱心中国网摄制组来到山东德州禹城市探访古文化遗址大禹治水圣地——具丘山。禹城市招商局副局长、禹城市正企和创新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斌先生说,相传这里曾是大禹治水后留下的一处古迹,这座巨丘是大禹为观察水势流向率众聚土而建。同时此处也是龙山文化时期遗存,因此具有双重文物价值。
禹城市招商局副局长、禹城市正企和创新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斌先生(右)陪同爱心中国网创始人——海合龙祥(右)访谈大禹文化
禹城市禹王亭博物馆馆长——王希涛先生以大禹文化研究学者的视角为海合龙祥爱心中国行团队逐一介绍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当时洪水滔天,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鲧治水九年而无效,被舜处死。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业,采用疏导的方法,苦战13年,终于战胜洪水,使千里沼泽变成粮田。”
禹城市禹王亭博物馆馆长——王希涛(右) 央视主持人姜鑫鑫(左)
禹王亭博物馆——禹王亭遗址
当年,大禹治水经过禹城县时,为方便查看水陆分流边界与水速流向,就在城西十里处率百姓聚土成丘,堆成一个“高十仞,广倍之”的土疙瘩,这就是“具丘”后人在具丘上建筑了一个亭子,取名“禹迹”,以此来颂扬禹的功绩。由此可见,富有智慧的华夏民族自那时起就已熟谙标准化测量的原理已用于水利工程。现在的禹王亭博物馆就是为纪念大禹治水丰功伟绩而修建的。禹王亭博物馆南邻徒骇河,在饱经数千年历史风雨历程之后,如今在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再度重建,已成为山东省禹城市大禹文化水利风景区的重要景观之一。
禹王亭博物馆石碑长廊
走在禹王博物馆的长廊之上,石碑林立。海合龙祥和团队体验到大禹文化所具备的那种大音希声、沉雄而绵长的人格精神。它并不迎合什么,但也从不虚荣。而是呈现出一种内在的劲道,要始终如一的成为实现自己造福为民的理想。
可以想象得到,日夜奔波忙于治水事业的大禹、追随他造福子孙后代的部属们还未来得及欣赏自己年轻的容颜,却已将整个人的模样雕琢的连自己都不敢想象,而那些追随大禹治水能工巧匠们的父母早已是两鬓斑白,面无容光。
央视主持人姜鑫鑫(左)在禹王亭博物馆现场 访谈禹城市规划局局长——周军(右)
“大禹三过家门而未入”是我们这一代人继承的文化精神。同样适用于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适用于不断将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思想观念融合在日常工作中来。禹城市城市规划局局长——周军同志说:“我是土生土长的禹城人,大禹治水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我们也希望大禹治水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禹城市招商局副局长、禹城市正企和创新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斌先生(右) 陪同爱心中国网创始人海合龙祥(右)介绍中国生物谷
大禹文化在山东禹城闪烁着质朴色彩,令人神往。隐约的有种声音在心底期盼着呼唤,追寻久违感动、让我们一起围坐,静静倾听心中深处的声音。趁着我们的父母还能走动,陪着父母挪动脚步,来一场心灵深处的交流。 这里,可以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品味下如诗如画,如歌如梦的美丽风景。不妨带上父母和亲友,感受一场人生说走就走的旅行,来到好客山东,感受淳朴禹城。
大禹治水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无论朝代更迭、盛衰交替至今,人们仍在颂扬禹的不朽功绩。禹城人民正以当年大禹冶水的干劲建设着自己的幸福家园,积极打造“中国生物谷”。依托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优势培植壮大了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尤其是生物产业,形成了以功能糖为特色的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多元发展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功能糖年综合产能130万吨,占国际市场的35%,国内市场的80%,低聚木糖、木糖醇等产品生产能力世界第一,低聚糖亚洲第一。生物产业已成为德州(禹城)高新区一张靓丽的名片。
禹城市招商局副局长、禹城市正企和创新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斌先生(右)寰茂(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沈立兵(左)向爱心中国网摄制组随行企业家们介绍禹城 正启和创新园
禹城人民迎来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等单位合作创办“寰茂(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将成为城市智慧大脑承接大禹文化造福人民传统理念。
华夏民族是最富有勤劳、勇敢、智慧文化底蕴。寰茂(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沈立兵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禹文化文化的传播者。他说,“智慧城市大脑”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是本着与生态伙伴开放与合作的态度,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释放个人潜能、丰富家庭生活、激发创新能力,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生物谷(项目施工部)
在大禹文化底蕴深厚的这片圣地上,热诚期待一同唱响大禹文化精神的亲情赞歌,让你我在人生事业上收获健康与幸福。来吧,无论此时你在哪里,禹城将注定为您留下人世间最温馨的记忆,不为人生传奇,只为我们的爱心守候。
爱心中国网西部频道主编 费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