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民生资讯 (特约记者 陶凯龙 王林 )嵊州市,位于浙江东部嵊新盆地,四周群山环绕,七山二水一分田,自然环境相对于平坦且肥沃的杭嘉湖平原地带,显得更加贫瘠和闭塞。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使得嵊州市的工业经济建设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缺乏“顶天立地”的大型企业。但是,这一切都即将改变:
2018年11月,徐建役同志由嵊州市市长就任嵊州市市委书记。虽说是新就任市委书记,但却是嵊州的“老人”了,自2017年,徐建役同志就从嘉兴来到嵊州,开启了他的嵊州故事。
近日,记者有幸与徐建役同志同坐而谈,从徐书记的谈话中,记者深深感受到了徐书记对嵊州市的拳拳深情。
当前,嵊州正面临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省“四大”建设、杭绍甬同城化、高铁建设、文化创新传承等众多战略机遇,发展前景不断向好,如何把握住这个机会,让嵊州的发展行驶上快车道?徐建役书记说:开展“三个年”活动,并统抓三年、步步推进,力争到2021年底进入综合经济实力县市区全省“30强”。一是把工作重心瞄向招商引资。抓住嵊州区位升级的优势,大招商、招大商,集中精力,主动出击,为嵊州发展引入更多的优质资源,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二是把工作重心瞄向平台提升。站在全省乃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嵊州,加快构建产业平台、城市平台、创新平台、开放平台融合发展的平台体系。三是把工作重心瞄向作风建设。着力清扫作风顽疾,提升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努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服务保障。
嵊州市原有的三大传统主导类产业目前面临着各类困境,如何能走出了一条符合嵊州实际的转型升级路子?徐建役书记说: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抓住绍兴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契机,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二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制定落实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完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体系和扶持促进体系,明确政府奖补资金原则上均用于企业研发创新,工业经济不断提质增效。三是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建运行优化企业服务联盟,认真执行上级减负降本政策,精准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徐建役书记又说:嵊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是全国茶叶之乡、花木之乡、香榧之乡和桃形李之乡。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嵊州市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加快。农业全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拉长,走一条特色化、规模化、优质化的农业创新发展新路子。嵊州将扎实开展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创建,加快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嵊州前进路上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但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人的问题,重中之重是干部的问题。徐建役书记说:我们将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和“三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六问聚共识、思想再解放”大讨论,进一步完善市领导联系服务制度,坚持深化“每天学习一小时”,建立首问责任制、中层干部履职承诺制,设置重点工作推进“奔跑奖”“蜗牛奖”,大兴学习之风、实干之风、担当之风、创新之风、服务之风、协作之风、法治之风、廉洁之风,努力推动干部精气神全面提振、发展环境全面优化、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
近年来,嵊州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理念,在民生领域做了大量且富有成效的工作,嵊州市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有限财力尽可能向民生事业倾斜,民生支出占到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积极回应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下定决心、破除万难推进实施了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公交一体化、农村道路提升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地质灾害治理、教育优先发展等难事、要事、实事,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感言:
从杭嘉湖平原到嵊新小盆地,徐建役书记从嘉兴鱼米之乡到浙东小山城任职,开启了他与嵊州的良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爱嵊州,加油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徐书记对优秀干部的定义,也是对他自己的鞭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习总书记对共产党人的殷切希望,我们从徐书记身上看到了他为嵊州市展现的宏伟目标,作为嵊州市的“领头羊”他用他特有的“嗅觉”,逐渐把目标转变为现实。
奋发有为,严实作风。我们也从徐书记身上看到了他对嵊州市一点一滴的改变,从百姓的衣食住行,到整体发展轨道,作为嵊州市的“父母官”他用他质朴的情怀,提出了“幸福嵊州”,并且不止一次的说过,老百姓的幸福感才是最大成绩。
徐书记带领嵊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本,加速经济发展,建设宜居城市,融入嵊州、扎根嵊州,全心全意服务嵊州。让整个嵊州得到提升,让嵊州市的老百姓能笑逐颜开。
嵊州,这座江南小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人文,也有着朝气蓬勃的未来,有底蕴又不乏朝气,有沉淀又不乏干劲,正如现在的领头人徐建役书记身上亲切儒雅而不失敏锐凌厉,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完美契合。正如一艘大船疾风破浪,而船长站在船头,远眺着未来,在海的不远处,是一轮新升起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