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千年的流传,湖南槟榔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休闲、饮食的习惯,更是一种文化情怀。 槟榔进入中国的记载最早可见于《史记》,汉武帝兵征南越,以槟榔解军中瘴疠,功成后建扶荔宫于西安,广种南木,槟榔入列。在唐代,槟榔已成为一种用来待客的礼节礼品。经过了元、明、清三朝的迭代,槟榔不仅没有消失,更是被列为“土贡”供奉皇室。 关于槟榔的起源,《湘潭县志》记载:乾隆四十四年当地大疫,百姓患上臌胀病。县令白景通晓医理,嘱咐患者嚼食槟榔,疫病果真消失……“槟榔为大家,曰剖数十口,店街倍蓰邪,率五步一桌而卖,合而相向,计每桌曰得百钱之利”。《湘潭县志》里描述光绪年间槟榔盛况,销售与粮食齐平,在当时的流行程度可见一斑。 从此湘潭人嚼槟榔的习俗诞生,并逐渐衍生出制作、销售行业。湖南槟榔文化兴起于湘潭,槟榔从这里历经数百年发展传承,从药材到食材,从达官贵人享用的珍品到寻常百姓家的日常零食,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 如今,在湖南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见嘴里嚼着槟榔的人,这已成湖南人的一种时尚、一种民俗,是豪爽直接等湖南人的一种社交文化,联络感情、生意场上、休闲时光,一颗颗槟榔,就是湖南人的礼仪和社交文化。 独具湖湘特色的“槟榔习俗”甚至入选了湖南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受到认可与肯定。这样的黏性文化,无论在哪个城市都没有这种现象级的存在,湖南的槟榔文化,穿梭在大街小巷,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场景、场合,无论是商务还是休闲,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婚礼现场,一颗颗小小的槟榔,维系的是人们之间各种各样的感情,槟榔早已超越了饮食、交际,成为一种特别的文化存在,湖南人已经将槟榔文化镌刻在了心里和生命里,成为湖南人刻在心里的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