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聚焦 科技 财经 创业 综合 图片 视频

教育

旗下栏目: 健康 教育 娱乐 宗教

从心理建设来破解关爱留守儿童的时代难题

来源:珠穆朗玛网 发布时间:2019-07-16

  摘要:随着众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产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但在对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研究依旧存在很大局限。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机构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爱的全新模式——关爱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建设,从心理建设层面来破解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的时代难题。本文就这一模式的内涵、实践流程与思路做了阐述,以期待得以不断完善及提高。

  惠迪吉“爱的共振腔”团辅活动现场

  关键词:“爱的共振腔”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爱

  · 作者简介 ·

  徐小娟,江苏无锡人,硕士,心理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惠迪吉关爱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建设模式阐述——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新模式探究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新模式研究》文章,批准号为:2018SJA0889
 

  壹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新模式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大规模流动,产生了大批农村留守儿童[1]。2013年,全国妇联在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102.55万人;2016年,由于定义标准的改变,民政部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为902万[2]。诸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有些孩子开始对世界怀有深深的敌意,留守儿童犯罪率一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3];“学习成绩下降、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性格孤僻、脆弱、道德真空” [4]等等。2015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往往有严重的自卑感,但又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大多数儿童对父母充满怨恨,盲目反抗。父母如果不能保证每3个月与孩子见面一次,孩子的烦乱度会陡然提升,对生存现状产生焦虑,情绪容易出现躯体化、恐怖、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同时,也发生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社会性事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纷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惠迪吉“爱的共振腔”团辅活动现场

  笔者经过文献查阅,发现在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研究存在以下局限:

  1、对根本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并未提出具有一针见血和可直接效仿的措施和方案,学术成果中结合具体的实地研究还不是太多,对于实务经验的反思和总结也不够深入,并未有效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2、现有的研究大多抽取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年龄段的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留守儿童关注的往往是地区规模,对全国规模关注很少,跨区域、跨文化、跨种族、跨越更长年龄段的留守儿童心理研究还需要加强。

  3、缺乏质性研究,定性研究的深度有待于加强。在研究对象上,将留守儿童作为整体的量化研究较多,而对能更有利于了解心理活动的质性研究较少。留守儿童固然有其特定的群体特征,但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心理并不完全是一个个断面,也不应完全由一个个心理学量表进行测量评定。

  惠迪吉“爱的共振腔”团辅活动现场

  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大多是由于父母远离,导致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同时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孩子缺乏与社会、学校、家庭有效的情感交流而引发的。为此,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5](以下简称惠迪吉)机构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爱的全新模式——关爱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建设。自2014年7月以来,四年时间里惠迪吉志愿者们前往陕西三原、江苏邳州、广西龙州、山西兴县、宁夏隆德等12个省市34所学校开展“爱的共振腔”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不同地区、对不同年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关爱。直接关爱留守儿童7837人,服务时间逾38100个小时。惠迪吉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这一全新的模式超越了以往研究的局限,从整体入手,以期在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笔者期待把这一模式呈现出来,并探讨其可以在全国全范围内复制和推广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真正祝福留守儿童孩子、家长们以及在这腔体里的每一个人,甚至这片土地。

  惠迪吉“爱的共振腔”团辅活动现场

  [1] 本文中的农村留守儿童采用的定义是国发(201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的定义,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2]2016年中国留守儿童大数据统计.

  [3]留守儿童问题,莫成社会悲剧.

  [4] 王玉琼、马新丽、王田合.留守儿童 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抽查[J].中国统计,2005,(1).

  [5] 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是上海浦东新区民政局辖下的一家以《道德经》等中华文明的深邃智慧为底蕴,以“爱生爱,美生美”为基本理念,以关乎生命的心理学为核心服务的专业公益机构。下面文章中均简称“惠迪吉”。
 

  贰

  关爱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建设的内涵

  惠迪吉理事长、心理学专家孙新兰博士说:“关爱留守儿童的核心不是物质上的资助,而是爱的共振腔的建设。爱的共振腔的核心是每个人都是责任者,都要负起爱的相互流动的责任,来流动爱,来彼此滋养。不是一边倒的同情或照顾,而是两极(指关爱者与被关爱者)都负起爱的责任,形成爱的太和场。”

  惠迪吉“爱的共振腔”团辅活动现场

  (一)“爱的共振腔”的内涵

  “爱的共振腔”(见图1)即用“爱”建构一个让所有人生命都受益、都受到滋养的场域。这个场域由留守儿童、当地的照料人(监护人)、远方的父母、学校、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媒体及企业等共同建构,每个人都在这个场域中学习爱,负起流动爱的责任。这样,一个让留守儿童和身边的每个生命都可以互相滋养、互相鼓励的爱的支持系统就被建立起来。

  随着这种心理支持系统的建立,更因为留守儿童愿意为自己的生命负起流动爱的责任,他们的人格就会挺立,生命状态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体会到父母、亲人等人的爱,还能给到他人力量,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留守儿童之前所呈现出来的所谓的问题就会自然消融,内在会有一股正向力量升起,让他们有信心创造自己的生活。这从根本上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了关爱,极大裨益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图1

  (二) “爱的共振腔”的核心要点

  第一,回归生命,从爱入手。超越问题表象,回到生命本质,从孩子心灵建构和人格养成的基石入手,让每一个生命可以负起流动爱的责任。第二,建构一个小到家庭,进而到学校,曼衍到社会的“爱的共振腔”。所有活动不仅让孩子和学校受益,无形中也在改变社会氛围。第三,鼓励留守的孩子负起流动爱的责任,成为志愿者。

  惠迪吉“爱的共振腔”团辅活动后,

  孩子们相约成为爱行天使
 

  叁

  关爱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建设的实践流程

  (一)志愿者团队的构成

  志愿者关爱时的生命状态决定着关爱的品质:留守儿童的问题,志愿者能否穿越表象直抵生命本质?能遂入多深?对留守儿童的生命又能携带多少开启与祝福的力量?所以,惠迪吉机构非常用心的打造一批真正高品质的志愿者。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们都是参加过惠迪吉“百万幸福家庭行动”公益项目,学习过“爱生爱、美生美”生命智慧[6],他们确定爱的价值、懂爱并愿意负起流动爱的责任,始终在“爱与美”的状态中进行关爱。参与关爱的志愿者都要经过筛选,并且,在关爱前、关爱中、关爱后,惠迪吉机构都会对志愿者进行督导,以确保关爱效能。

  惠迪吉爱行天使志愿者在前往西藏的路上

  (二)实践流程

  惠迪吉志愿者们每次会选择一所学校来进行关爱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建设。包括以下系列活动。

  1、“爱生爱、美生美”大型团体心理辅导

  首先,在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开展以全校师生为主体的“爱生爱、美生美”大型团体辅导活动。带领者是惠迪吉机构的心理专家,也是志愿者,参与对象主要有全校所有师生(包括留守儿童)、学生家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媒体及企业人士等组成。

  整个过程中,所有志愿者围成一圈,站在参与者的四周,建构一个“爱与美”的场域。带领者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大家朗读与体会台湾文化智者廖志祥先生[7]原创的诗咒[8],如《相即》:“开满玫瑰花的眼睛,是你的眼睛,是我的眼睛,是我们相映的深心。”,体会真心真情与爱的流动。当场让学生跟自己的家人、老师、校长之间流动这份爱,也让每个参与者都来互相流动,构建一个“爱的共振腔”。在这个共振腔里,留守儿童特别喜悦、幸福,很多隔阂在某一瞬间消弭,生命在很深的地方与他人连结起来,人格在挺立。有时,引领者还会采用孙新兰意象对话心理疗法[9],给学生做“土地.种子.树”的意象等,来体会自己的生命、体会家乡的土地。当留守儿童的生命和家乡的土地有真实的连接、情感可以自由地流动时,生命状态就变得饱满、有力量。

  惠迪吉“爱的共振腔”大型团体心理辅导现场

  2、“爱生爱、美生美”留守儿童家庭团体心理辅导

  接着,开展专门以留守儿童家庭为主体的小型团体心理辅导,其他参加对象还有班主任、任课老师、校长以及社会其他人士等,同样有惠迪吉志愿者中的心理专家来带领。

  大型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是在面上,构建一个范围较大的爱的共振腔;而小型团体心理辅导人数少(一般在100人以下),构建一个比较核心的爱的共振腔。它与大型团体心理辅导相比,更有针对性、更深入,会根据当地留守儿童的特点来进行辅导;又因为人数少,会给到留守儿童更多的互动与上台演绎的机会。一般通过个案辅导来呈现、带动与辅导所有留守儿童。通过这样的心理辅导,留守儿童更深的体会到爱、体会到生命与梦想,体会到因流动爱而带来的生命满足感与幸福感,他们更加愿意负起责任来流动爱,生命更加挺立与饱满、自信。

  惠迪吉“爱的共振腔”留守儿童家庭团体心理辅导现场

  3、“爱生爱、美生美”入户式家庭心理辅导

  入户式家庭心理辅导是“爱的共振腔”建设的主要形式。在参加团体辅导的留守儿童中选择部分(往往是心理问题最严重的),志愿者们以两到三人为一组进入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心理辅导。志愿者们引导留守儿童和他的家人手拉着手、眼睛看着眼睛来念廖志祥先生独创的诗咒《相即》等,让留守儿童向他的监护人(爷爷奶奶等)、在远方打工的爸爸妈妈、家里所有的亲人(甚至过世的亲人)流动爱,也向在场的所有人流动爱。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对着家乡的山川河流去表达心中的爱。他们那么强烈的爱流动出来后,脸色红润、身姿挺拔、有力。

  惠迪吉“爱的共振腔”家访现场

  4、电话回访辅导

  以上活动结束后,惠迪吉志愿者对参加入户式家庭心理辅导的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为期一年每月至少一次的电话回访,支持、鼓励留守儿童持续地向身边的家人、同学、老师以及远方的父母流动爱,让他们在负起责任流动爱和感受爱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人格蕴藉。

  惠迪吉“爱的共振腔”家访现场

  5、“爱生爱、美生美”合家欢团体心理辅导

  过年期间,惠迪吉志愿者会对100户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合家欢”团体辅导活动。参加对象还包括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同学、老师家庭和志愿者的家庭等,有时也会有政府相关人员、其他社会人士的家庭参加。主要让出外打工回家的父母和留守儿童还有志愿者一起直接来学习这份“爱生爱、美生美”的生命智慧。学习结束前,鼓励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等报名成为惠迪吉志愿者——爱行天使。过后,每个爱行天使去践行这份爱的智慧,经由螺线性推进,扩大到班级、学校乃至社会,爱与美的共振就发生了。

  2017年1月惠迪吉留守儿童合家欢团体心理辅导

  以上活动为惠迪吉关爱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建设的主要活动,为期一年。其中,第一项至第三项的活动为每年至少两次。除此之外,还有“爱生爱、美生美”教师团体心理辅导(以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全体教师为主体);“爱生爱、美生美”乡村教师、当地公益志愿者骨干工作坊;以及对留守儿童所在地已成为爱行天使的所有人(包括留守儿童及其家长、老师等)进行每月一次的心理督导等等。

  惠迪吉“爱的共振腔”团辅活动现场

  [6] 指廖志祥道德经生命智慧。

  [7] 廖志祥先生:台湾文化智者。因着一颗素朴的真心、因着对真理纯然的热爱、因着对中华文化再创辉煌的使命感,而有契机成为三千年来用灵性智慧解读《道德经》并开显《道德经》深层奥秘的第一人。

  [8] 诗咒:心灵之歌。心口对心口相符兑,而两个相知相惜的兑口,合二为一体的心儿、心灵,真心真情的相触及叫“几”,叫“咒”。(廖志祥.心就是太阳,心就是爱[D].上海:文汇出版社,2010.)惠迪吉关爱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建设用的诗咒均来自于廖志祥先生原创。

  [9] 孙新兰意象对话心理疗法,是以植根于古昆仑文明《廖志祥道德经》基础上的《灵魂心理学》为底蕴,在对来访者爱和信任的场域中,以潜意识层面的意象为媒介来呈现心理内容,通过与意象对话的方式互动,以启动来访者意象背后原型中携带的完美因子与生之趋力,给来访者更光明的出路和答案,化问题于无形,让来访者借由“问题”的契机,让生命更饱满更成长更整合,活入“没有问题、性灵绽放”的心灵状态的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疗法。
 

  肆

  关爱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建设的设计思路

  不难看出,该关爱模式的整体架构突出了“让留守儿童成为爱的责任者”这一核心。整个关爱过程,是个哺育其人格的过程,也是个不断遂入、强化的过程,真正变所谓留守的困境为恩典。该模式在设计思路上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一)在组织建构上

  1、整体性

  整个关爱过程,有志愿者启动、多方力量介入,形成整体。这个整体包括在场内的志愿者、留守儿童、监护人、老师、校领导、政府相关人员等参与人员;还有场外的:远在外面打工的父母,甚至过世的、从未谋面的祖辈以及生养他们的家乡。这样,在家庭、学校乃至于社会,在有形与无形层面,都在创造一个“爱与美”的共振腔,留守儿童成长的土壤也就改变了。同时,志愿者鼓励留守儿童先从家庭里开始流动爱,随后扩展到更多的人,在广度上不断扩延。

  2、持续性

  从整个流程来看,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是个持续性的、不断深入、不断提高与强化的过程。比如:家庭心理辅导就是在前面的大、小团体辅导基础上更深入的过程,在“留守儿童+监护人+父母”这一核心腔体中,启动留守儿童原初情感的流动,彼此滋养,即使父母打工在外不能陪伴孩子,但是心连在了一起,留守儿童感到生命真正有根了,心不再留守,家庭成为培育孩子心理建构与人格养成最基础的爱的土壤;现场关爱后的一年电话回访,就是一个爱的连线与心理支持,让留守儿童始终在爱与美的频率中,并不断扩散开来。期间,通过合家欢团体心理辅导,留守儿童与家长一起来学习“爱生爱、美生美”的智慧,学习后他们更加懂得如何爱到对方与他人,提高爱的品质。这样,留守儿童的生命不断地往深处走。

  (二)在内涵品质上

  1、根本性

  “爱的共振腔”建设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是面见生命的关爱。留守儿童问题在表象呈现上多种多样,甚至苦难不堪,仅就问题层面来解决这些问题,往往会千般纠结,甚至适得其反,因此留守儿童的关爱需要进入根本性层面,即生命层面。每一个生命都是完美的,都有一个完美的灵魂,留守儿童也不例外,留守儿童所呈现的问题只不过是更深地、更热切地表达生命的渴望而已,所以面见生命之道即是关爱之道。在实际关爱中,面见留守儿童的生命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志愿者自身所处的生命状态,是否足够光明,能否穿透问题表象,“看见”留守儿童生命的美,将关爱化为祝福。二是运用接通生命的诗咒。廖志祥先生所开显的《道德经》背后的爱与生命的智慧是“爱的共振腔”建设项目的底蕴,运用廖先生创作的诗咒是“爱的共振腔”建设践行中最为关键的地方。这些诗咒都蕴含着这份深邃的爱与生命的智慧,可以让留守儿童由表相的纠结直接回归生命的本真、生命的美,启动、点燃他们生命本来的力量,奏响生命中“爱生爱、美生美”的频率,化问题于无形,从而把关爱化为吉祥。

  2、主体性

  该关爱模式“以留守儿童为主体,以行为体验为主要方式”。

  在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中,一般都只是把留守儿童当作被关爱的对象,是客体而非主体,志愿者成了主体。而在“爱的共振腔”建设中,让留守儿童负起流动爱的责任,留守儿童成了真正的主体,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而在这过程中,志愿者们也向他们学习爱。

  生命是要经验的,成长是要经验的,爱也是要经验的。“爱”是存在性的、生命性的,是从心出来的,而非大脑。所以,在整个过程中,都是让留守儿童一次次的把爱流动出去,一次比一次更深、更广泛的流动爱,去践行、去体验,而不是一个“爱”的劝说。留守儿童体验到了生命的那份满足与幸福,就更愿意去流动爱、绽放他的生命的美。它是一个不断生长与人格蕴藉的过程,留守儿童的生命也就真正挺立起来。

  3、一体性

  在“爱的共振腔”建设中,每个人都要负起流动爱的责任,来彼此滋养。因此,不仅留守儿童受益,志愿者也同时受益,双向成全;同时,在其中的每个个体都受益,多方受益、一体成型,建构一个从家庭到学校再曼衍到社会的“爱的共振腔”,无形中蜕变了社会文化心理氛围。

  笔者认为,这就是公益的新方向,也是公益的生命之所在。尤其对于志愿者来说,在关爱过程中,他们跟留守儿童是一体的,不仅不会被掏空,还会不断受滋养、不断的成长,这样志愿者的生命就会感到富足,公益就成了生命真正的需要。

  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经过四年多来大量的实践探索,证实了这一模式的效能与可行性以及可推广性。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玉琼、马新丽、王田合.留守儿童 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抽查[J].中国统计,2005,(1).

  [2]望昌权.精神留守:留守儿童研究的新取向[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2).

  [3]张高华.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

  [4]杨汇泉.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路径的社会学考察[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5]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2017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调查[J].新西部,2018,(1).

  [6]范先佐、郭清扬.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2).

  [7]姜梦,梁广东,吕涛,焦楠.绥化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5).

  [8]刁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支持研究——以 A 村为例[D].深圳:深圳大学,2017.

  [9]廖志祥.心就是太阳,心就是爱[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0.从心理建设来破解关爱留守儿童的时代难题

  免责声明:珠穆朗玛网对于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网站信息发布内容的真假风险。
责任编辑:珠穆朗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