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行医多年,苦读古典中医书籍,对于中医学研究颇深,在中医理论上拥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治疗体系,他擅长多种疾病的治疗,是一位全科医师,治愈疑难杂症可谓是手到擒来。数年间治愈病人无数,因他常常对贫困人家免费诊治施舍药物,医德高尚的情操被人们称颂为民间中医大师,他就是谢文发。
谢文发的徒弟桃李满天下,遍及大江南北,最为出色的一位便是崇义县中医人谢文淦,谢文淦是谢文发的首徒。单从名字上来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们是同辈分,一个家族的人呢。其实则不然,谢文淦是崇义人,谢文发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人,年纪相差二十岁。同为中医人,因为中医而结缘。在很多年前,他们去北京进行中医学术交流,二人在会场相识。谢文淦聆听谢文发的学术报道,颇为震撼,谢文淦被谢文发深厚的中医学功底所折服。谢文淦当即对谢文发说出自己的不情之请,想拜谢文发为师。谢文发见谢文淦为人厚道,通过只言片语的交流,知道谢文淦是一个很有胸怀的中医人,因此才答应做的他授业老师。 一句师傅暖人心,谢文淦叫谢文发一声老师,谢文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为了更好的培养谢文淦,提升谢文淦的中医技能。谢文发多次千里迢迢的赶往江西赣州崇义县,为谢文淦传道授业解惑。为了徒弟的事业,谢文发呕心沥血,倾其一生的本领悉心教给谢文淦。他们师徒二人常常是一聊一个晚上,探讨中医文化。谢文淦并没有辜负谢文发恩师的指点,他的医术日益精进,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谢文淦融合百家之长,治疗疾病药到病除,因此在当地非常出名。谢文淦和谢文发一样喜欢从事公益活动,素日有日行一善的作风,凭着厚道的为人,谢文淦被乡间邻里誉为民间中医大师。 谢文发的无私培养中医接班人,他的努力成就了徒弟的美名。这是老中医谢文发倾注了毕生的心血,看到徒弟声名远扬,谢文发内心感到高兴,认为所有的一切辛苦付出都值得了。 谢文发来江西崇义教谢文淦中医的同时,还会陪着谢文淦爱心团一同前往僻远山区献爱心。谢文发不仅对当地老人进行义诊,同样还会掏出很多钱用于购买爱心物资,对于贫困的人家既捐钱又捐物。谢文发乐善好施的精神激发了爱心团成员做善事的初心,成为爱心团成员学习的榜样。 人生最幸运的事,师傅能够遇到一个好徒弟,徒弟能够遇到一个好师傅。谢文发和谢文淦的相识,从而成就了民间多出了一位中医大师。师徒二人都具备一颗医德仁心的情怀,遇到贫困,能生出怜悯之心,又能渡人。
而今谢文发已有六十六岁,在其他行业而言,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对中医事业而言,这是最为黄金的年龄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谢文发非常喜欢这句话,并以这句话来不断的激励自己,虽然自己的生命就像西边隐去的太阳,但是一天之中最为迷人的时刻便是晚霞满天,能够散发出生命的余光绽放精彩,生而无憾。谢文发为中医事业,仍是披星戴月苦苦研究,他希望自己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把自己的所学教授给自己的徒弟,让徒弟救治更多的人。如果有可能的话,谢文发希望能够在培养出一位像谢文淦一样杰出的民间中医大师。 民间中医大师谢文发将自己的灵魂与血肉赋予了中医事业,他苦心钻研中医学已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面对他所救治的患者,就如同面对亲人一般的真诚。一位民间中医大师毫无犹豫地扛起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大旗,没有任何强求,没有任何索取,只为永不熄的悬壶济世情怀。中医之所以迄立千年不觉,正是因为有着像谢文发一样的中医人在用心血传承,或许是出于对祖先的敬畏,或许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因此希望中医文化绵远流长,这份执着的坚守终让现代人看到了中医事业发展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