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医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占据一席之地。国内中医事业发展呈现良好的趋势,国家在近几年出台多项政策,支持鼓励中医事业发展,提倡中西医治疗的发展路子,也让中医有了与西医一样的地位。中医元素也让中医大家屠呦呦女士成为中国首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很大程度上让中医扬眉吐气,激励着国医从业者的信心。 中医人在很多年也被称为游医,江湖郎中,四处上门给患者看病,有的在固定场所坐诊。中医是一门非常古老的职业,他们的治疗药方全凭经验来进行,因人而治,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也被西医打压了百年历史。在历史伪学者的凌驾下,几乎险些断层。好在一代代民间中医守护着这门古老的技艺,靠着一代一代人的传承,才有了今天中医事业的气候。老一辈的中医人都没有执业证,靠的就是经验,如果遇到一名真才实学的中医,或许就能看好病,如果遇到一位庸医,只能延误病情。因此也就留下了一些诟病,这也成为西医打压的重点借口。 规范中医发展成为当前重点所在,国家为了让中医走向正规化发展道路,从而严格要求所有中医从业者必须执证上岗,杜绝游医无执照的现象。这个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肃清了民间中医发展混乱的情况,有效避免了一些人浑水摸鱼,是一项成功的举措。 然而在中医人有证的情况下,如何让民间中医更好的发展呢?这就离不开中医行业标准的实行,中医人需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彼此相互分享中医学术经验,才能有效的提升从业者的整体中医水准。 ![]() 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员、于都县中医药研究学会秘书长易继康(易平),研究学会创始人之一,就如何规范民间中医事业发展做了深入的总结。 于都县中医药研究学会秘书长易继康表示,为了规范地方中医从业者正规经营中医药,于是便在2010年3月,创办了于都县中医药研究学会,自己很荣幸成为创始人之一,并肩担研究学会秘书长一职。于都县中医药研究学会经于都县民政局注册登记,是一家学术性、非营利性、法人社会组织。研究学会成立至今,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等国家级社会团体联系交流密切,并经常派出会员参加上述协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在于都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以及县卫健委的关怀领导下,组织会员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研讨。 ![]() 于都县民间中医从业者百分之百主动加入于都县中医药研究学会,接受研究学会的监督。在研究学会这个平台上,我们不定期开展中医学术培训课程,并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名家前来授课,对于提升于都县民间中医整体实力而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为了有效的担起社会团体的责任,并在于都县中医药研究学会成立党支部,组织会员学习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吸收优秀的会员入党,以便于提高中医人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让大家意识到中医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谋取财富的手段。 ![]() 于都县中医药研究学会不定期举办公益活动,如公益义诊、爱心助学、精准帮扶特困家庭等。邀请研究学会会员实际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公益事业来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加强中医人的思想建设,鼓励中医人要有一颗悬壶济世的情怀,以便于用心来经营好中医事业。 ![]() 于都县中医药研究学会大力邀请在中医行业有名望的人担任学会顾问,指导研究学会的健康发展。目前已经聘用崇义著名老中医苏全兰与崇义名医谢文淦担任研究学会公益文化顾问。 ![]() 研究学会加强与社会团体的合作,强强联手,互利共赢。2020年4月,于都县中医药研究学会和崇义县编研温暖之家爱心协会成功联合举办第四届全国民间中医识药采药公益文化交流活动,该活动一经举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助于民间中医抱团取暖的意识,有助于提升行业会员的中医水平,有助于推动民间中医药事业的良性发展。 于都县中医药研究学会秘书长易继康表示,今后研究会仍会保持与社会各个团体开展合作,通过各种方式来推广地方中医文化,加强民间中医人的凝聚力,通过平台为民间中医赋能,促进民间中医科学高效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