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原创出品、上海农商银行独家冠名支持的互动体验心理剧《小艺的故事》剧场版演出,在经历了6个月疫情期的暂停之后,8月22日15点回归了上海大剧院的舞台。按照疫情防控的特殊需要,该场演出开放50%的座位,当天几乎坐满。同时,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网络直播观看该场演出的人数达到82.4万人次。 《小艺的故事》取材于惠迪吉志愿者2014年开始至今的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爱的共振腔”建设活动中的真实故事,并结合了中华古昆仑文明的智慧与当代灵魂心理学的元素,没有华丽的舞台背景,没有煽情的音乐特效,整个剧情呈现素朴真实,触动人心。从2015年12月首演以来,这已经是《小艺的故事》的第75场演出了。不仅每个月在上海的剧场有驻场演出,也在全国各大一线城市的地标剧院进行过多场巡演。2019年还曾与孟京辉《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剧目一起,作为中国先锋戏剧的代表,受邀赴美国纽约LAMAMA实验剧院演出,受到业界的极高赞誉。 作为《小艺的故事》的原型出处,惠迪吉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爱的共振腔”建设项目开展的6年间,志愿者走过全国17个省市56所学校和一个乡村,进行了179场团体辅导,辐射关爱人群超过55000人。今年疫情期间,惠迪吉还将该项目活动搬到网上,截止到7月初,在6个省的18所学校进行了36场线上团体辅导。该项目是从孩子心灵建设和人格养成的根基入手,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监护人+父母+学校”这一核心腔体开始,通过流动爱,让亲人之间连上原初感情,负起爱的自我责任,形成从家庭、到班级、学校,乃至更大范围的“爱的共振腔”,用爱来建构一个让所有人的生命都受到滋养的场域,真正为留守儿童打造生命健康成长的土壤。 巧合的是,《小艺的故事》在大剧院的这场演出是疫情之后的第一场剧场演出,而就在同一天,惠迪吉9名志愿者正在距离上海1400公里之外的山西省吕梁离石区进行“爱的共振腔”建设之“合家欢”活动,作为疫情之后“爱的共振腔”第一场线下活动,为近50户留守儿童及困境青少年家庭进行团体辅导。 当《小艺的故事》的主持人在大剧院现场分享了这个情况的时候,观众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感受到惠迪吉这样一个公益机构为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所付出的真心和诚意,同时通过《小艺的故事》这样一种特别的艺术形式号召更多人一起来关注留守儿童群体,一起加入“爱生爱、美生美”社会文化心理建设的真诚邀请。就像该场演出的互动体验嘉宾,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杨燕青女士在刚一登台时所说:“留守儿童现状的确让我们感到心痛,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努力,我们可以做很多事一起来改变这样的现状。” 更为巧合的是,在演出结束之后,一位观众找到剧组人员激动地分享说,他的家乡就在山西吕梁离石区,听到主持人说惠迪吉志愿者正在那里关爱留守孩子们的时候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志愿者不仅带给大家这样一个剧,让更多人都能了解留守儿童真实的状况,也给大家提供了一种关爱的方式,为留守的孩子们找到了一条心灵的出路。 其实,《小艺的故事》不仅仅关乎留守的孩子,城市的孩子某种意义上也在面临同样的状况。如第二位互动体验观众在体验过程中就分享说,她和先生都是城市里的普通上班族,为了给到两个孩子更好的照顾,只能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父母家,周末时才能见面。自己每次离开孩子的时候都难舍难分,非常难过。所以当她看到“小艺”的时候就流泪了,想到自己孩子也在面临一样情感困境,就忍不住想要拥抱“小艺”。这样的场面感动着台下的所有观众,也引导着大家的思考。 惠迪吉“爱的共振腔”建设就是以家庭为核心,进而扩展到学校、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范围内建设一条回归生命爱与美的路径,亲情、师生情等原初情感真正连上,就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有温度、有滋养、有活力的土壤。这一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心理关爱模式,也为疫情后的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心理重建有着助力和启迪作用。就像《小艺的故事》主持人曼兑所说,“在这一刻,我们超越1400公里空间的距离,一起共振爱的频率。当这样爱的频率可以在整个社会曼衍开来的时候,我们所能够超越的就不仅仅是空间的距离,而是所有表面上的问题都能够因为心灵找到真正的出路得以迎刃而解。” |